华容县城有什么景点?
1.城隍庙 位于华容县东正街,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清咸丰年间及民国十八、十九年间曾两度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晚期所建,占地面积480平方米。 城隍庙坐北朝南,一进四重院落,共有房屋49间。中轴线上自前至后建有山门、戏楼、正殿、大雄宝殿以及厢房配殿等,左右两侧有耳房、厢廊和过厅。山门面阔一间,进深二间,硬山顶,前檐明间置卷棚顶门楼,四根木柱上各贴有一幅对联,左右厢房系两层结构,均为硬山顶。山门外原有石狮一对,已失。大门内东侧有石碑一座,上刻“古华容县城隍庙”。戏楼与正殿之间有天井,天井东西两侧设有厢廊,过此是月台,月台上两侧有厢房。月台南端为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重檐歇山顶,梁架为抬梁式。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前后设出厦。
据《华容县志》记载,城隍庙原供奉的城隍神为唐代开国元勋曹参;清初时,因“庙以人灵,人以庙显”,遂以文正公朱熹祀之。现仍保存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新建城隍庙碑记》和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再修城隍庙序》等石刻碑记。 该建筑群整体布局较规整,结构基本完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在岳阳地区现存的古建筑中,除岳阳楼之外,城隍庙是唯一名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古建筑之一。
2.章华寺 位于县城西北5公里章华山上,是我国南方著名的寺庙之一,也是我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寺院之一。它始建于春秋时期楚灵王三年(即公元前537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据说当时楚国宰相沈尹戌曾在此讲学,故又名章华台。章华台共九层,高18丈(约54米)。台基用砖石砌成,周长90多米,台上建筑由殿堂、僧舍组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全台分三层,呈四方形,层层升高,四周设有台阶可登上顶层。第一层有东西南北四个门洞,第二层有两个门洞,第三层仅有一个门洞。台顶正中有一座八角亭阁,叫善济禅堂或法堂,又称“望江楼上”。从底层到楼顶均有回廊相通,四周又有石栏环绕。 章华寺内至今还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资料。其中比较珍贵的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撰写的《章华寺重修记》碑和明代书法家宋旭写的《章华碑记》。此外还有《章华寺诗》、《游章华寺》等诗篇。 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宗教信仰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章华寺这座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群,更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
3.章华台遗址 在华容县西南3公里处章华山腰处,有一巨大的石筑高台基座,俗称“章华台”或“章华寺”。台下有古刹,寺中建有“望江亭”“观音阁”“善济禅堂”,四周遍植松柏。台上建筑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重建,元大德十年(1306),明朝太祖朱元璋下诏敕封台址为“章华禅寺”并赐御藏经一函。现存的建筑多为明清以来的遗物。1956年被湖南省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章华台是春秋末期楚灵王所筑,是中国现存最早、最有特色的台榭式建筑之一。相传当年台高九仞,周九里三十步,上有宫殿百区,奇果异树,珍禽怪兽充满其中。台成之后,楚灵王邀诸侯会于此而观兵于境,名闻天下。今之章华台为唐宋旧迹,历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残存基址东西长75.6米,南北宽47.25米,高出周围地面8~12米不等,面积近千平方米。台面中部略呈方形,边缘则向外倾斜,形成斜坡状。整个基座由块石垒成,台基四面各有三排阶梯状石阶可沿而上,石级皆用方石凿成,整齐有序。
章华台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不是夯土而成,而是以石砌基作台脚;不是采用木构架承重,而是石木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它的平面为正方形,这种形式在我国古台榭中极为少见,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和水平。 章华台是一座颇具中国特色的古建筑,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凭吊怀古的好去处。每逢春光明媚之际,游人如织,登临台前,极目远眺,湖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