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何铁路?
这条铁路就是沪杭铁路的杭州段的延伸,起点是嘉兴南站,终点站也就是原来的终点站——何家桥。 以前是有这条铁路的,而且经过的站点还是挺多的,但是现在只剩下一部分作为客货运输了。
2014年12月28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斗渣石入箱,标志着拥有65岁以上高龄的南何线外绕线(南浔至何家桥段)改线工程全线铺通,这意味着杭州绕城公路南侧将新增一条进出城通道。 而这次的改建主要是为了改善环境,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因为旧线路离市区实在太近了,只有500米左右就跨越了市区和郊区。所以这次改造是将原先的线路往两侧扩宽并抬高,新建双线隧道、桥梁等,从而避开市区。
当然,改建后的线路也经过了精心设计,在高架上设置了隔音屏,采用了低噪音轨道结构以及减震垫,并且把列车通过的时间缩短到了3分半左右。 不过我觉得这趟车最好玩的是它在嘉兴火车站与杭州火车站之间会停靠嘉兴南站和桐乡站。
因为一般火车都要尽量避开高铁站,以免与其他线路产生冲突而分流客源。但是这条线路不同,它是在高铁站下面穿越而过,并且在站台还设置了一个出入口,旅客不用出门就可以直接在这个出入口内完成列车的上下客。
解放前,南汇有两条窄轨铁路,分属于两家公司,一条叫“上川铁路”,另一条叫“海浦铁路”,均系轻便铁路,俗称“红铁道”。上川铁路建于1920年7月。该路由川沙至南汇高桥,全长10.39公里,时速25公里。车票分月票与单程票两种。月票可随时乘坐。单程分为硬座与软座两种。由于月票乘客较多,且该路里程较短,行车时间仅为25分钟左右,加上票价便宜,故当时乘客很多。
海浦铁路建于1928年,原为大团镇一家榨制菜油的私营工厂的运油工具。1947年转卖给上海港海浦窄轨轻便铁道公司,经拓宽路基、换新钢轨后,于同年7月通车营运。该路从海塘镇(今南汇老港)至大团镇,全长11.4公里。海浦路通车后,在营运方面和上川铁路一样,也采用月票和单程票两种,票价也一样便宜。月票持有者可以随时乘坐。但是,该路途经的地区人口较少,工农业生产也不发达,车速又比上川路慢,车次也少,所以车上的乘客就相对少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两条铁路的营运时断时续。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这两条铁路加以整顿、修复。1950年8月,上川路和海浦路合并,由南汇工务所管理,定名为“南汇铁路”。1952年,对海浦路进行较大规模的扩建。1957年,由于大团本地生产的菜油、高粱、大米等物资需要大量外运,在海浦路大团镇附近,从车站再筑两条支线,一条为高架栈道至大团油厂295米,一条为平地道路至大团车站1200米,并在上海铁路上海南站与南汇铁路高桥站之间开通了联运班车,使南汇高粱、大米通过沪杭线源源运往省外各地。
为了振兴南汇农村经济。1958年,又在上川路川沙县界至大团镇的北侧,新建一条与上川路、海浦路平行相接的轻便铁路,全长11公里,成为南汇区主要交通干线,促进了区内外物资交流,支援了工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