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几号地铁?
问这问题的人一定不是老北京,不然不会问出这么外行的疑问——“在地铁里看到一老外,用很奇怪的口音问了地铁站名‘麻利娅’该怎么回话”
首先,这个“麻丽亚”是外国人的音译词;其次,说它“很奇怪”也很不老实。要知道,现在北京的西客站、东单等主要换乘站都建有外语提示牌,而这里的提示语都是参照的官方翻译——《现代汉语大词典》(第五版)。
该书正文1200多页,收录了47000多个词条,由全国最权威的语言文字专家撰写和审定,其词目翻译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不言而喻。 题主所说的那种“奇怪的口音”其实就来源于此。
当然,我也可以找出很多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这种翻译更合适,但事实就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文简体字向繁體字的復制翻譯一直是非常慎重的,力求形神兼备。
就拿“麥麗亞”這個名字來說吧,如果按簡體字翻譯成英文為Maria,那按照行內規矩,繁體字應該翻譯成Marie。
然而,在網絡上搜索“瑪莉亞”或者“馬麗亞”,出现的結果卻十有八九都是「麦麗亞」...可见,这种奇怪的现象早已存在且久負盛名。 我之所以知道得如此清楚,原因也是簡單而又膚淺——我就是從網絡上搜一搜「瑪莉亞」/「馬麗亞」才發現自己一直在無意間複製著他人的错误。若論責任感,誰也比不上寫錯了字還死不悔改的Google。
所以,如果我們遇到外国人問起地鐵站名時,只要看到他們口型顯然是在說“Marry ah”或是“Mary ee”,我們就可以百分百肯定地指給他看“This way, please. 麻麗亞!” 這樣,既符合國際標準又避免了外交風險。何樂為不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