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怎么判断天气?

玉橘帛玉橘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目前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已经达到很高了,基本可以预测10天以内的天气变化情况。 下面进入正题。

1.什么是气象学? 气象学是研究天气、气候等相关科学的学科。而天气预报就是运用气象学的知识,对未来某一地点某段时间内(比如7天内)的阴晴冷暖进行预测。

2.为什么要发布天气预报?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天气、气候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掌握每天的天气变化规律,合理穿衣,有效避雨,节约能源,减少损失;关注长期的天气情况,提前规划旅行路线,安排出行时间,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另外,气象部门发布的灾害性天气警报和预警信号,是各级政府组织防灾减灾,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依据。

3.气象台是怎么预测天气的呢? 这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学科及专业知识,简单来说吧,气象学家们通过对大量历史气象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当前以及未来的天文气象数据对建模得到的公式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到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不过,即使这样也还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因为影响天气的因素非常复杂,大气运动也是动态变化的。

4.为什么有时天气预报会“报准了”? 其实这并不奇怪,毕竟气象部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到大量的气象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处理,建立起更为精准的气象预测模型。举个栗子:当发生较强冷空气来袭时,由于地面温度较低,空气的热容量减小,很容易形成低气压中心,这时天气就容易出现转晴或大幅降温的情况。这种天气现象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我们也能较为准确的做出相应预报。当然,这个例子只是说明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我们的预报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5.是不是可以完全相信气象局的天气预报呢? 当然不是!就像前面说的,影响气象变化的因素非常复杂,而且现在对于许多极端天气的出现还有无法预测的原因。所以,在特定时间节点上,天气预报会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总之,由于自然气候千变万化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气象工作者仍然在不断努力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减少气象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损失。

靳世杰靳世杰优质答主

1、收集资料

利用气象卫星、雷达、能见度仪、自动站、探空仪等气象探测设备,收集各种气象数据。

2、数值预报

将收集的气象数据,利用现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作数值计算,作出现场天气图。

3、气象会商

数值计算结果出来后,气象专家进入高级会商室,分析卫星云图和各种气象探测信息,研判气象形势变化,进行天气会商。

4、发布预报

天气会商后,经过预报专家的分析诊断、进一步订正的气象结论,再由电视天气预报员编制成通俗易懂的气象语言和气象符号,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电话等各种媒体发布出去,为人们服务。

天气预报通俗的说就是运用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原理,根据大气当前的状态及物理过程的规律,推算出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形势,从而为人类服务的一项科学活动,一般天气预报的时间是2~3天到一周,现在也有更长时效的天气预报。天气要素通常指气温(高低温)、风(风向和风速)、气压、降水、降水概率、相对湿度、云量等,一般包含在公众或专业气象产品中,天气预报的时效一般可分为3类。

1、短期:长时效为3天,一般可以准确预报降水和温度等。

2、中期:长时效为一周到10天,主要预报降温和降水过程。

3、长期:超过10天至一个季度,主要从气候平均角度进行预报,一般有降水、气温和沙尘暴等的距平预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