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是广州哪个区?
很多人应该不知道,在2015年之前,广州是有“市辖县级行政区”这个行政级别的行政区划的,而南沙就是其中一个。 当时,广州有10个市辖区(不含今天的从化、增城),分别是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萝岗区和新设立的南沙区。其中,前五个区被称为广州的老五区,后面四个区称为新四区。
因为行政级别相同,所以和今天市区(越秀、荔湾、海珠、天河)+增城+从化不同的是,那时候是一市十区。例如火车站,就叫广州站,不叫广州东站或广州北站;地铁一号线叫广州地铁一号线,不叫广州东环线或广州北环线。
不过,因为当时的广州市域面积实在太大了,所以还是有很多东西是按现在市区的标准来分的,比如高速公路就按市区来命名,如“机场高速”“华南快速干线”等等(虽然这两个不是同一个高速)。
从2015年起,国家自然资源部要求各地严格控制直辖市的地级行政区数量,因此广州选择了把原属番禺区的鱼窝头镇和水南村划归南沙区管辖。同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官方文件开始使用“广州市区”的概念代替以前的“广州市境”概念。
后来,在2018年7月,又新增了两个街道——增城区的新塘镇和白云区的大源街道归为广州的行政区域,并正式启用“新塘站”替代了“广联车站”(广联车是当时新塘镇的客运火车站)。 至于为什么是这三个地方呢?其实背后也有故事: 新塘镇原来属于增城市(现在改成了增城区),但地理位置却靠近广州中心城区,因此很早以前就被划入广州市规划区域范围。在修建广深铁路的时候,因为要穿越市中心地区,不得已只能采用高架桥的形式,从而留下了一个著名的景观——广州火车东站(当时还叫广州东站)。
大源街则是由于地处市中心,又属于城乡结合部,所以历史上一直由番禺、南海两区代管。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因为两地发展都需要这块土地,于是政府打算在这里建设一个开发区,以解决双方的纷争。最后,经过协商后确定由番禺区代管,并命名为“番禺区大源乡”,之后才改名为大源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