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南在哪里?
说到老广州,很多新广州人可能不知道广州曾经有“五山十丘”的说法(当然现在只剩下五山了);而说到老黄埔,大部分人也只知道黄埔军校,却少有人知当年黄埔还被称为黄浦、黄埔滩,甚至黄埔长洲。 其实,这些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在现在的广州市荔湾区。
关于荔湾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末周朝时期 ,当时这里就存在一个番禺国,秦统一岭南后设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城,也就是今天的广州市越秀区,而当时的西江南岸则称为番禺区。
东汉献帝末年,番禹县分设为番禺和番阳县,番禺为县治所在地,今越秀区南部及荔湾区大部分区域属番阳县辖地。 三国孙吴时,孙权在番禺县城西南筑石头城建督护府。 西晋武帝太康年间,在西江水畔置司隶校尉部,督管荆州、江州,并在今光复路一带建营房。东晋义熙五年,刘裕讨伐割据长安的赫连勃勃,因担心后方不稳,于是派朱序到洛阳镇守,自己率兵北伐,并留彭城内史徐逵之、辅国将军王镇恶驻守彭城。但不久徐逵之趁朱序不在,袭击了王镇恶的军营,并攻占了彭城。 刘裕得知后大怒,立即回师攻打彭城,徐逵之不敌,狼狈逃窜,被刘裕追上斩杀于石头城下。
南朝梁天监二年,在今光复中路附近设乐城县,隶属江都郡。隋开皇九年,改称江都县,隶属于扬州。唐武德三年,改属淮南道。五代南汉时,升为广南区,又因区中多荔枝树,遂命名为荔湾。北宋宣和年间的《广州志》载: “广南路……西通西原,其界百里,多荔枝,曰荔湾。 ”南宋绍兴元年,金主完颜亮领兵南下侵扰,宋高宗命岳飞等率军抵御,并在离广州一百里处的荔湾筑城屯军。
此时,广州城东还只有一座小城,故而在城外筑一城以备不时之需。然而让南宋君臣没有想到的是,这座位于荔湾的城池很快就成了广州的下一个主人。 绍兴十年,张浚任广东制置使,他看到原来筑起的城池已有百年历史,残破不堪,便命人拆去旧墙,另砌新城。后来张浚被贬,这座城也渐渐荒废起来。
元世祖中统四年,广东宣慰使汪良臣重建广州城,将旧址移至现址,并拓宽街道,在城中心挖池养鱼。到了明洪武元年,又对城垣进行了整修。 而这所谓的“五山”则是位于今天越秀公园内的五座山峰:东风西路的白麓冈,中山大学的东山,第一工学院的麓湖峰,第一工人文化宫的孤峰,以及中山纪念堂后的飞霞岭。(据说五山的名字跟广州的五仙观有关,不过我找不到记载来源。)
至于说“十丘”,记载就更模糊了,有的说是今光复路的平山,东山和禺山,还有的说还包括云台、海幢、昌华、南园、西村、北村、仑头、沙涌、赤岗等。反正都是说广州城北有很多山丘就对了。 那么,为什么老城北边有这么多的山丘呢? 因为宋朝时的广州城是在今越秀山下覆船山上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