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什么街道?

游戴游戴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少城”之名始见于唐代,因地处蜀郡城之少侧而得名; “中城”之名则始于北宋,取义于“川西重镇、益州中心”; 明初,成都设十府(县),分属四卫(所)。成都在城内分设十三门,有二府七县一卫之分,各门的方位和名称至今仍沿用。其中“承宣门”就是少城,即今天的人民公园;而中城指的就是现今的青羊宫到琴台路一带。

清初,成都城内街道以五岳之名分为五大坊,每坊分别有东、西两牌。少城为衡山坊,中城为恒山坊。民国时期,成都市区划分16个区,每个区再划分若干保甲。此时已没有什么少城和中城的概念了。不过,由于这一带是明清时的“少城”所在,所以这里的老百姓还是习惯地把这座城市称为“少城”。

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市进行区划调整,将原属于华西村的市区土地并入成都市辖区。195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市郊区,管辖范围包括现青羊工业园一带。同时,将原由成华区分出的十里店等街道划归市郊区和武侯区的管辖范围。至此,原来的中城地区被一分为三,分属于城东、城西、城南三个人民公社。其中位于城北的郫县县城划归新成立的北郊区管辖。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成都市城市化进程大大改变了城市的格局。原本在少城和中城之间的一条条街巷被拆迁后重建,在这里崛起了春熙路、盐市口等新的商业中心。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许多城市历史遗址和古迹遭到了摧毁或灭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