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有什么旅游景点?
1、北岳恒山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境内,距大同市30公里,离河北省蔚县50公里。恒山,亦称“太恒山”古称玄武,海拔2016.1米,北倚明沙,南翼晋北。
自唐代以来,中国历代皇帝都曾祭告于此。北魏时在这里修建了天池寺和永安寺等建筑,并修筑了“道宫十八庙七十二庵”,形成了一整列宗教建筑群。 恒山主峰白云洞是中国十大名洞之一。其内石壁上有元明清三代的题刻48处。其中以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1521)大同镇总兵官胡忠所书的“真武祠”二字最为著名;还有明代的“恒山”、“灵应之所”等石刻。 这里还留下了许多历史故事和美丽的传说。
唐贞观年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途经此地,在恒山主峰顶筑坛礼佛,故称“祭天坛”,又名“唐坛”。 在山西浑源县城北1公里处有两座巍峨的高峻山峰,一作“剑锋”、一为“翠屏”,双峰对峙,中间有一天然岩洞,这就是恒山的三大奇观之一的恒山第一胜景——果老岭仙堂洞。 恒山另一大胜迹是悬空寺。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悬空寺不仅具有一般建筑的审美功能,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它结构精巧,设计奇特。全寺共有殿宇楼阁10座、佛洞禅房30间,全部都是浮压在10米的峭壁之上,却稳定地坐落在两排立柱之上,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立柱没有一根埋在地下,全靠铁链悬吊在半空中。
2、灵丘平型关战役纪念馆 位于山西省灵丘县和平街,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平型关大捷而建立。1987年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平型关之战发生在抗日战争初期的1937年,它是八路军出师抗战举行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我国人民受到极大的鼓舞,对全面抗战的发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发扬抗日先烈不怕艰苦、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教育后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共灵丘县委、县政府于1961年在平型关大捷遗址上建立了平型关战斗模范团纪念馆,1977年迁于现址重建。新馆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6平方米,陈列有各种文物和历史资料共二百余件,图片一百多幅。
该展馆分五个部分展出。
第一部分是“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入侵中国华北地区”,主要介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扩大对中国的侵占,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在卢沟桥举行军事挑衅事件,企图以武力吞并中国的经过。
第二部分是“我党我军奋起抵抗英勇杀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方针及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过程,平型关战役经过及八路军第三十一军团、一一五师在战斗中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
第三部分是“军民团结奋勇杀敌”。展示了人民群众支援前线和积极参战,组织救护伤员、筹集物资、运输作战物资、生产军需物品等方面的情况和经验。
第四部分是对日伪军投降及全国解放后的回顾,最后一部分是荣誉室。里面陈列着当年平型关战斗英雄们的遗像、遗物及有关平型关战役的资料。
馆内还展出了近年来群众捐赠的各种文物史料以及平型关大战中八路军将士使用过的武器和人民子弟兵与人民群众的友好照片百余张。平型关大捷是平型关战斗的代名词。 平型关战斗是在华北战场上,八路军出师以来的第一个胜利,在全国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1984年,邓小平为平型关战役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朱德同志曾为平型关大捷写过一篇文章《攻克平型关》,林彪同志也曾撰文称赞此役,毛泽东主席在指挥陕北战场时也多次谈到这一战例的重要意义,指出它是“八路军出师北伐后的第一个胜利,也是全国抗战开始的第一个胜利”
3、灵丘白崖台乡红砂岭烈士林园 灵丘白崖台乡红砂岭村是全国文明村,该村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果品产业,走出了一条依靠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红砂岭村种植果树面积已达4万亩,年产果品6万余吨,产值达2亿多元,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红砂岭因“四面环山如城廓,山岭尽赤似朝霞”而得名。全村现有235户,920口人,拥有山地面积达6万多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当地自然条件的制约,村民生活十分贫穷。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红砂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83年,红砂岭村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王德福为社长的大红果树场,开始发展果园。随着果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村民们吃上了“水果饭”,走上了致富路。1992年以来,村党支部一班人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兴果富民”的思路和发展战略,鼓励村民扩大果业种植面积。1996年和2000年的两次大型果树苗木培育,全村种植了4.1万亩苹果树,仅此一项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3万多元。
4、南山公园 灵丘县南山森林公园,原名灵丘烈士陵园。始建于1950年初,原址于县城西北1千米处的西山,1999年底迁入县城东南侧的南山。
2000年5月,经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占地16公顷的南山辟为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园林式公园。园内设有亭台廊榭、假山瀑布、曲径回廊、雕塑碑林和各种花卉树木。
建有烈士纪念碑一座,高26米,基座4层,直径13米。碑体由两部分组成,下宽上窄,状若巨枪,象征着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胜利旗帜永驻人间。碑正面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