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换季是几月份?

郑文凤郑文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气象学上划分季节,通常以气候的平均数值作为划分季节的界限。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气温变化有地域差异,按节气来划分季节是不合适的。采用“半日平均温度”来划分季节更为合理些。所谓“半日平均温度”就是指一天中12~14时和14~16时两个时间段内的平均气温。当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低于5℃(北疆的部分地区低于4℃)或高于20℃(南疆的部分地区高于30℃)时,以这一天作为季节转换的起始日期。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因连续阴雨(雪)、连续高温等恶劣天气造成的单天气温突升突降带来的误差。这种以气温为指标所划分的季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春季 立春开始,气温逐渐回升,但温差较大,常有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雨水开始,气温继续回升,但波动较大,时有低温阴雨(雪)天气;

惊蛰至春分期间,气温进一步上升,天气温和,但冷空气活动依然频繁;

到了清明假期,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进入春季,此时气温升高明显,雨雪减少。

夏季 立夏开始,全国大部分地区日照强烈,气温偏高,降水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地区东部;

小满前后,气温继续上升,日照加强,降雨增加,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芒种时节,除了青藏高原及东北等地气温可升至30℃以上外,其他各地的最高气温多不超过35℃;

夏至以后,我国各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的机会较多,长江流域和江南经常出现日最高气温达38-40℃。

秋季 立秋后,气温由高热向较高热缓慢下降;

处暑至白露期间,高温持续,但昼夜温差加大;

秋分前后,白天依旧炎热,但夜间已有凉意;

霜降以后,气温迅速下降,早晚温差大,白天阳光充足,夜间天气晴朗,有利于农作物光和作用的进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霜降前后也是秋收秋种的最好时机。

冬季 立冬开始,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下降,降水减少。

小雪后,气温继续降低,北方地区多有积雪覆盖。

冬至到小寒期间,全年气温最低,在冷空气不断补充的情况下,南方温暖如春的地方也会出现霜冻或结冰现象。

费一费一优质答主

季节交替时间并没有精确的规定,一般春末夏初4-6 月,夏末初秋8-10月,秋末冬初, 11-12月,冬末初1-3月均可称为换季期间。其实,换季不是固定的季节,而是气候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在这种时候里患病的机率较大。因此,应该加强预防和适当锻炼。季节交替转凉,昼夜温差变大,人体的汗腺及皮脂腺收缩,皮肤排泄功能降低,极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 ,以及皮肤病。

春季天气变暖,温度变化大;夏天湿热,温度高;秋季天气变凉,温差大;冬季寒冷,温差大。在气候学上,通常以10天为一个时间段作为季节变更标准: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在10℃以上即为入春,稳定在22℃以上为入夏,稳定在22℃以下为入秋,稳定在10℃以下为入冬,“连续”、“稳定”是判断季节的两大标准。

季节转换的月份,通常是该地区天气系统变化较快和容易出现灾害性天气的时期。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3月份转换季节时,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春冷现象,5月份转换季节时,是该地区出现初夏“梅雨”的阶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