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称为魔都?
这还要从上海的地理特征说起,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背靠着长江和太平洋,在宋朝时就有“水患”之称,每年春季黄浦江和苏州河都会发洪水。 到明朝时这一特征更明显,万历年间,江南水患特别严重,“苏松常镇等地水患为害”,“江苏之水,唯松江最多且易溃决”,“太湖之水由吴淞江下”,“黄浦江水势高隆”,当时上海的县城(今光复路)都在水里,人们把县城搬到了今人民路一带。 清乾隆年间上海知府潘允端根据这一特征,在上海东北角筑新太仓州城以御水患,并在城里修了一座方塔,作为标志,上海因此有了别称——“闵南”,因为“闵”与“苏”同音,所以被误传为“闵南”。
上海市区大部分地势低洼,只有西部和北部有少量丘岭,而东部又有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其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三角洲冲积平原。 在地质构造上,属于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层。在第四纪更新世时,这里曾是海浸地带,后由于长江和钱塘江的泥沙淤积,逐渐形成了冲积平原。 到了近代,因英国人在城西北修建了外白渡桥并修筑铁路,上海进入了“自开埠以来最快速的发展时期”,随着人口急剧增加,城区面积也迅速扩大,原本地势较低的地区都开始填埋建房,使得上海变成了一片“平地起高楼”的景象。 同时,上海还修建了全国最大的自来水水厂和黄浦江畔的石库门建筑群,使城市更加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