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江是哪里的?
“浦江”是上海的别称之一,最早出现于宋代。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写到:“(宋孝宗)正月晦日……晚赴真珠圆看灯。真珠圆者,太子所建园池也。……归寓,已三鼓矣。而园中粉黛犹存,幸而梅香如故,灯火辉煌,歌吹未绝。” “真珠圆”即今天的朱家滩、光复路一线。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也写道:“京师正月朔旦……晚则驾幸真珠园观看烟花。” 从这些记载来看,“真珠圆”大致位于今天北京西路附近。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中原后,在上海设立了“京师总管府”,管辖松江府等十多个州县的行政事务。此时的上海已有“上海县”的建制,县城位于今光复路一带。元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称上海为“上海县治”,又称“京师上海”“上京城”。
明代,朱元璋将张士诚的旧宅改为上海县城,而原来的“上海县”则称为“旧上海县”,或简称“沪”,这就是现在“上海”二字作为城市别称的由来。明人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说到:“上海县境……北界长江,南滨太湖……”
清初,上海县城被洪水冲毁,遂移县城至川沙县北原曹家街市之地重建,并在城内凿出护城河以加强防守。由于县城北依淀山湖,西临苏州河和黄浦江水系,因而当地人有“上河”之称。当时的上海又被称为“上河”“沪渎”“下河”等地名。 近代以后,尤其是清末和民国初期,上海逐渐成为国内最繁华的商业大都市,其商业繁盛的状况一直延续至今。因此人们又将上海称之为“申城”“申都”或“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