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行政中心在哪?
上海现在的“市中心”,其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泛指黄浦江西岸的徐汇、长宁以及静安的一小部分。如果真要有个明确的界定,大概可以这样来表述——
1. 交通方面:以轨道交通一、二号线和延安中路高架为界,以西是外环线以内,以东是外环线以外(即市区);
2. 人口方面:以全市各街道(乡镇)非农人口的平均值为界,平均值以上的是内环线以内,平均值以下是内环线以外;
3. 经济方面:以全市各行业销售收入前一百名的企业数为界,其中市区五十家左右,郊区六十家左右。 根据这些判断标准,上海“城市中心”无疑就是人民广场周边一带了!这里交通最便利、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 然而,这座城市曾经真正的“市中心”——也就是旧上海市中心,却是在现在的南京西路到铜仁路的附近。这一带旧式里弄林立,生活着上海最多的贫民,有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资源。
早在民国时期,这里就是沪上繁华的“十里洋场”,云集了著名的百乐门舞厅、大世界游戏场、大光明电影院等等,还有静安寺公园,成为当时市民最为集聚、也最为热闹的生活圈。 抗战胜利后,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市政府也迁至南京,上海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去中心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政治上的,也有经济上的,还有文化上的。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设工业上海,城市发展重心向西转移,苏州河以西的地区得到了迅猛发展。到了八十年代,在“开发浦东”的政策引导下,上海又开始了向东、往南的发展。而原市中心区域则逐渐衰落下去。 我就出生在静安区铜仁路的一间民宅里,小时候印象中的市中心就是静安寺这一片了,毕竟离得很近,走路大概半小时就能到。那时候这里除了有静安寺,还有第一百货商店、中山北路商业街、南苏州路的历史建筑…… 但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之后,这里的一切都开始改变。首先是静安寺大改建,后来中山北路商业街拆除,兴建起了中山北路交通大楼。原先的老大楼被拆除,建成了一百多家商铺,这就是现在有名的“百盛大楼”。
说起来,当初建造这座大楼时,为了防止大楼被炸后的坍塌,特意在外围建了一圈钢架支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