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山在哪?
北京有个房山区,上海也有个房山区!那么这两个地方的房山区在地理上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先来认识一下北京的房山区,位置在北京市西南角,京港澳高速以南,太行山余脉西缘;与河北交界处有大量山地,最高峰莲花顶海拔2307米。 图1 北京的房山区
再来看看上海的房山区,坐标位于上海市西部,黄浦江上游,东邻长宁区、普陀区,西连闵行区,南接松江区,北傍青浦区,面积468.5平方公里(2012年)。 图2 上海的房山区
通过地图我们可以发现,上海的房山区不仅与北京房的山区同名,而且与北京房的山区外形极为相似,都是被多条山脉环抱的一个山间盆地。而且这俩地方的房山区都有一个共同的别名—— 燕房。 因为古代这里属于燕国和房陵(古地名),所以叫作“燕房”。
根据史书记载,战国时代中期赵武灵王派将军廉颇带兵攻打齐国,到达了琅玡台(今山东胶南县西南)并建造城邑。这条记载里提到的“琅玡”就是今天的青岛琅琊台。而同时期,北方的燕国国王命太子丹主持在如今的北京市房山区修建了一座城池,用来安置移民,取“藩篱之固,可以安居”的意思,命名为“方壶”。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全国分成三十六郡,当时的房县属汉中郡管辖,而汉中郡的郡治所在今天陕西汉中市。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把原秦朝的陇西郡改名为雍州,并把雍州的行政区域一分为二,设立凉州。汉武帝时期把凉州划分为两个部分,并各立刺史部,今天的甘肃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凉州刺史部,而今天的陕西咸阳市一带则属于朔方刺史部。
西汉末年王莽新朝时,改朔方刺史部为汾州,又设置了荆州和益州以代替凉州和雍州。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沿袭了西汉的州制,并在郡县之上设司隶校尉部以监察京师周围的地区,称为“司隶部”或者“司隶校尉部”,其管辖范围包括整个陕西、甘肃和山西的部分地区以及青海的一部分。
东汉末年司隶校尉部的治所设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市)。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迁往自己的根据地许都,同时也将司隶校尉部的治所搬到许都,相当于把京师周围的八个县划归自己直接领导。曹魏代汉之后,改称司隶州,州治所在的洛阳县城西有人名叫“房陵”,因为“陵”字有“山”,觉得名字不吉利,于是改名“房山县”。
晋代沿用州制,在关中置雍州,领京兆等十郡,治所在长安;在蜀汉领地内置梁州,治所设在汉中;在江左之地(长江下游地区)置扬州,治所先在寿春,随后移至建康。南北朝时期,北魏曾把州作为基本的行政区划单位,但北魏的州不同于后来的州。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政区建制,而是一个直属朝廷指挥的控制区,称为“府州”。后来北魏实行六官制度,在地方行政上废州置郡,但是仍保留了不少州的地名。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废除郡制恢复州制,同时在州下置县,形成州—县二级制。隋炀帝时,为了征发义军去攻击辽东高丽,曾先后从冀州等地调来十万百姓到涿郡屯田,这批来自冀州的百姓就住在今北京地区的房山下。唐朝实行州县两级制,没有州这一级。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由于关中发生饥荒,朝廷下令迁徙关中人户到各地就食。在唐代典籍中,曾看到“徙关中之民凡数万口于延州(今延安),分置坊市”的记载。 这批迁往陕北的关中人可能在唐末五代时期返回关中,因为五代时期的耀州窑大量烧制的“延州石釉碗”“鄜州青釉碗”等瓷器就有“延州”“鄜州”之称,这些器物很有可能就是当地民众返回关中以后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