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好吃特产有哪些?
1、凤尾鱼(黄鱼)
2、三丁包,三丁包子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于民国时代。由面粉、猪肉、葱姜等原料制成。
3、排骨年糕,上海菜中一种风味小吃,用酱油、白糖、味精腌制过的排骨用鸡蛋和淀粉调糊抓裹表面,再下油锅炸至金黄酥脆,搭配刚煮熟的热年糕一起吃。
4、条头糕,条头糕是上海的特色糕点之一,由米粉、藕粉、白砂糖为原料制作而成。
5、葱油饼,葱油饼是上海人的最爱,香脆葱香葱味十足的葱油饼,配上豆浆真是绝配!
6、蝴蝶酥,蝴蝶酥是香港和上海的特产,色泽浅黄,形状像蝴蝶一样,所以称为蝴蝶酥。酥脆可口清香怡人。
7、南翔小笼包,南翔小笼包又称南翔馒头,是上海市的传统名吃。皮薄馅嫩,汤鲜爽口。
8、鲜肉灌汤包,灌汤包子是流沙包子的升级版,在包子皮里包入调好味的肉馅,轻轻咬破薄皮,汁多鲜美,回味无穷。
9、蟹壳黄,蟹壳黄的形状跟螃蟹的壳相似,因此得名,是上海特色糕点之一。酥脆可口,香醇甜绵。
虾干
说到上海的特产,虾干可是很有名的哦!虾干呈深红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非常漂亮!虾干是用上等的海虾烘晒而成的,经过处理后的虾干非常干净,味道也是很好的。虾干营养成分很高,有补肾精,解表祛风之功效。将虾干放人锅中烧熟,蘸上姜末,陈醋,黄酒等调料,味道香辣脆甜,是佐酒之佳肴。将虾干放在高压锅中炖鸡或猪肉,味道也是一流的。虾干既可做菜,又可做汤,营养丰富,携带方便,是老少皆宜的休闲食品。
五香豆
五香豆是一道上海的传统风味豆制品。因为是用五香卤汁精制而成,所以叫五香豆。吃起来肉嫩味鲜,味道咸中带甜、甜中带酸还散发着浓郁的五香味,是上海人们十分喜爱的零食。五香豆有很多种说法,有资料说五香豆是1919年上海城隍庙沈大阿食品店创始的,也有人说五香豆在清朝的时候就有了,是法租界的一位黄包车夫自制的。据传,黄包车夫在拉客时不外乎就是在法租界里来回跑,他耳濡目染,见到外国人喜欢喝咖啡,所以就尝试在小刀肉的调味上加入研细的生咖啡豆末,用来卤猪蹄膀、猪爪、鸭舌等。后来又把此法移作红烧猪蹄膀等,这就是所谓“生咖猪爪和生咖蹄膀”。后来,在生咖啡末的启发下,尝试用五香粉作调料卤猪爪,结果很受欢迎。后来再以五香粉作调料,将小刀肉、绿豆、蚕豆、豇豆等分别卤制,制成各种五香卤豆。
南翔小笼包
闻名中外的上海南汇小笼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小吃。南汇小笼包之所以驰名中外,除了它的皮薄馅嫩、美味可口外,还跟它自身有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流传甚广的故事有关。
20世纪50年代初,在南汇城隍庙一带,有王家和宁家两位专卖小笼馒头的业主,两家各自经营。王氏所制的叫大福汤团和鲜肉馒头;宁氏所制的叫大福馒头和鲜肉馒头。两家的店堂仅间隔一条小弄堂,由于他们制作的手艺都很高超,都有一手独到的窍门,生意都很兴隆。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两家暗暗较劲,你来我往,在制馅、上馅、捏包等技艺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由于相互学习,相互竞赛的结果,使小笼包的制作技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白斩鸡
白斩鸡是用肉质细嫩的童子鸡制作,加上独到的烹饪技巧,在煮制过程中,使葱、姜、盐的各种鲜味渗透到鸡肉里,冷却后鸡肉质地紧密,鲜香味浓,再配上店家用多种调料制成的秘制香料,成菜后,色、香、味俱全。鸡皮嫩白,鸡肉雪白肥美,熟切鸡肉鲜香扑鼻、浓香可口,蘸料鲜辣。是下酒佐饭的美味佳肴。
海棠糕
海棠糕呈海棠形,有小有大,上面嵌着核桃肉、芝麻和猪油丁;糕体松软,油润味美。据说海棠糕源于清末,当时是流动小贩沿街叫卖的茶点。他们把做海棠糕的模具放于一个烧红的铁板上,把调制好的面粉和豆沙泥,一层层放进铁模里,上面镶嵌核桃仁、芝麻、猪油丁等,浇上一层面糊,盖上面纸,盖上红铁板,约5分钟后,浇上糖稀,烘烤成熟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