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用的什么?
我们成都的地铁,现在运营的是3条线,1号线和2号线是2010年开通的,3号线是今年开通的 其中1、3号线用的轨道是法国产的,2号线部分区间用的是德国的轨道系统(当时为了修建2号线上穿天府广场的大站,把市中心的街道都改了,还迁走了好多单位才建成的)。
所有的轨道都有防弹功能,能抗击一定强度的地震,不过据说是不能抵御人为的爆破的。至于维修的话都是日常保养维护,不过毕竟是在地下,灰尘什么的都没有地上的多,所以相对还是很好清洁的;每节车厢的顶部有通风口,靠地面列车的动力通过钢缆牵引前进,在运行中随时都能打开车门及风阀进行通风换气。
由于处于地下,空调常年开放,温度较之于地面要高一些,夏天感觉比较明显,据说冬天开暖风的话,耗电量相当大。 至于噪音问题,毕竟是在地下,相比起地上列车来说要小很多(当然比起家里安静的卧室还是要吵些)。
目前在建的4号和7号线以后将会采用更加先进的信号系统,对环境影响也将更小。而且据说成都今后开的地铁线路都会朝着“减量化”发展,也就是修建成本更低的隧道模式,不像1、2号线那样大量使用明挖法修建。如果真是这样那对环境的影响也将减少到最小了!
地铁,亦称地下铁道或地下铁,简称地铁路,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以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常亦会延伸至地面或高架路段。在地下运行的部分,主要因为埋藏在地下,工程费用较高等因素,一般会建成隧道形式。
地铁主要解决城市交通运输问题。单条线路车辆编组少则四节车厢、多则十节车厢,一般为6~8节,按一定时间间隔和时间计划在高架或地下隧道中运行。车辆在不同方向上的行驶路线通常被安排在各自独立的轨道上,列车不会在轨道交叉部分冲突或交汇。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有人步行(行人走行人隧道前往车站)。
地铁为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最高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为每小时3万人次以上),列车最高时速在80km以上(但运营速度,即平均旅行速度一般在35km/h左右)。线路基本敷设于地下。车站配置的售检票装置、屏蔽门,车辆的服务设施、防火性能以及通风、排烟和照明系统等,具有比其他轨道交通系统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工程和机电设备系统的运营管理自动化程度高,以实现节能降耗、减员增效和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