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有什么区?
番禺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广州城市新中轴线的节点位置,东邻东莞,南接佛山,西连海珠,北靠天河,全区总面积743.31平方公里。 现辖10个街道(桥南街、桥北街、小谷围街、大学城中央大街、大石街、沙头街、洛浦街、钟村街、石壁街、大龙街)和2个镇(化龙镇、南村街)。共有89个村和65个社区。 [1] 区政府驻番禺区市桥镇兴发大道。
番禺因区府所在地位于番禺墟而得名。秦朝属南海郡,汉初,南海郡治所在番禺县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交州刺史部,番禺属交州管辖;东汉建安年间交州移至广信(今广西梧州)后,番禺改属扬州刺史部荆州南蛮校尉领。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在番禺县西北置营阳郡,以营阳、始安、建宁三县辖地置临贺国,封孙休为临贺侯。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封杨姓侯为王,称南平王,并立庙祭祀,此后历代沿袭。陈太建五年(公元573年),梁建平王萧宝崇的孙子萧岩从江陵来到番禺,承袭平南王的爵位。
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改南平郡为番禺县,隶属广州总管府。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为海宇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名番禺。五代十国时期,广州属南汉国。
宋朝时,番禺隶属于广南东路。元朝时,番禺改名为平番县,隶属于广东道。明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广州右卫为安远候府;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改安远候府为广州守备。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改广州都司为广州将军。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设立粤海关署。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粤海关扩大管辖范围,增辟“五口”,对外贸易由此而盛。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保留广州一口通商。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派人前往番禺招抚,被当地豪强拒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英、法军队入侵广州,劫掠西关,烧毁洋馆。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日本入侵台湾期间,派兵攻占大沽口,进而进犯山东、山西等地。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废广东海关,成立胶澳租界,归北洋政府直辖。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于1938年撤往重庆,把重庆设为战时首都,并将西南诸省划归第五战区统一指挥。日寇占领广州后,实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策略,在广州建立各种傀儡政权,推行奴化教育。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重新控制西南各省。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军南下追击残敌,进驻广州,解放全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番禺、中山两县划入广州市,组建广州市人民委员会。1958年后,先后把中山县的沙溪、大涌、横栏等乡镇划归番禺;同时,将原属惠阳地区的番禺、中山、珠海三县市划入惠阳专区。1983年,又重新组建广州市人民政府,下辖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芳村区和白云、黄埔、番禺、花都、南沙、萝岗六个区及一个县级单位——从化市。2005年,调整部分区县(县级市)行政区划,撤销从化市、番禺市,设立从化市和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