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生活区在哪里?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安置来自全国各地支边青年(支援边疆建设),政府在广州修建了一大片宿舍,俗称“干校”,给各对口单位分配一部分,用来解决家属的就业问题和子女的上学问题。这些建筑群都是统一规划建设,风格一致,色调一致,楼间距很大,环境不错,就是比较偏僻,交通不太方便。
我是在1968年搬入这种“干校”式宿舍楼居住,当时才上小学二年级,对周围的环境印象不深。只记得当时住的不是很舒服,因为房间比较大都比较空,但是没什么家具,我们一家七口人只能睡大通铺,父母和四个孩子各睡一方,中间是客厅和厨房。每次爸爸妈妈下班回来都要走一大段路才能到楼下,家里没有电风扇(那时还没有普及),一到夏天热得不得了,晚上经常听爸爸妈妈讲外面路上的故事,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过了几年,我们搬到另一个“干校”小区,离市区很近,交通也方便了好多,附近新建了一个大型超市和一个市场,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记忆最深的是1979年在超市买一个菠萝只要1元钱;而后来随着物价上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记忆中那家超市渐渐被时代淘汰了……
现在,那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干校”式的宿舍楼已破旧不堪,有的已被拆除,建成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但留给我多少美好童年的地方依然依稀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