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什么城市美称?
成都别称“蓉城”“锦官城” 《太平寰宇记》卷五十载:“成都有二水,北曰锦江,南曰浣花溪;所谓‘锦江绕郡’、‘浣花溪饮马’者也。”因锦江流经成都市区,历汉唐至今,民间称为“濯锦江”或“浣花溪”(在今成都市西郊)。宋代以后,由于“濯锦”、“浣花”等作为专用词语出现于科举及第的榜上,逐渐被用作地名,如宋理宗曾赐进士王若虚号为“浣花草堂”(见《元一统志·四川行省》)。元代以后,当地民众亦用该词指代所在州府。至明清两代,更是以之为成都的雅称。明人张岱《成都竹枝词》云:“浣花草堂柳色新,青羊宫内杏花春。”清人李调元著《新编蜀谜·序》云:“予少读李太白七言古诗……颇涉题外。细绎之,乃知此老离乡之作也……忆予少年游蜀,道经成都,暮泊舟于此,早起真雾锁,日薄西山。是时故园东望,迢递关河,正觉羁旅凄凉之情难已……” 唐代有诗圣杜甫,北宋有文豪苏轼,他们都曾在成都生活过,并以之为自己的第二故乡,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数的文化瑰宝和璀璨文化。所以,历史上还留下了不少与这二位大文人有关的成都别称。其中,因为杜甫做过成都府丞相,所以又有“杜府”“杜城”之称,而因苏轼曾任成都东坡书院山长并筑苏堤,后人又称成都为“苏城”。还有“浣花草堂”(因杜甫曾有“浣花草堂”之称)和“草堂”,以及“子美川”(南宋末年至清末民初皆属金川辖地)等称呼。
19世纪中叶,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西方殖民主义者就开始以“Hemin”(咸海)称呼位于“Himayat”(兴都库什)山脉以南的中国西南部地区。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天津条约》的签订,英帝国主义攫取了包括今成都、资阳在内的整个西南地区的大片领地,并将该地区命名为“Cantonment”(商埠)。据史料记载,当时英国侵略军沿袭以往对中国军队的称呼,将四川的巴塘和理塘等地译做Tibetan “Bathang”(白港),而把成都及其邻近各地叫做“Sichuan Basin”(川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