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桐梓林在哪里?
“桐梓林”这个地名,是成都市内最大的“误会”之一。 说起这事儿,还得从1985年的一次城市规划工作说起。那一年,国家体改委和建工部在《关于城市建设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建立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房地产开发经营制度的改革要求。
当时,我国城镇的商品房还属于起步阶段,而位于首都北京的嘉里中心(原北京国贸一期工程),正是新中国第一栋出售的公寓式国际大都市写字楼,其建筑规模约30万平米,计划投资26亿人民币。
作为国内第一批引进的房地产商业化开发项目,嘉里中心的建成不仅打破了“公有房”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创造了当年北京第一个销售楼盘的销售新纪录——7亿元,成为那个年代令人仰止的“销冠”。
为了学习借鉴这一先进经验,成都市政府于1987年6月邀请中国建设报社、北京市规划局和北京城建集团等单位组成的“北京房地产参观团”来到成都。 按照行程安排,参观团先后来到了人民南路五十年代建筑的“锦江宾馆”(现更名为“成都锦江宾馆”)以及八零年代新建的“长城饭店”(现更名为“成都长城饭店")考察。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锦江宾馆”由于接待能力不足,政府又在旁边为其规划了一座新的酒店——“锦华宾馆”用以应急。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座投资1.2亿、占地12万平方米的新宾馆建成后却“无人问津”,只能一边闲置着,一边叫苦连天。
时间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因为长期“吃不饱”,这座曾经“高大上”的锦江宾馆也开始“自甘堕落”——它竟然将大厅改成了舞厅! 更让人生气的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叫“张庭伟”的成都人跑到省政府门前去上访了。 张庭伟的上访信是这样写的—— “我作为锦华宾馆的一名服务员,对宾馆的现状感到痛心疾首。如今,新宾馆建起后十年有余,却无人问津,浪费了国家巨额资金。宾馆内部管理一团糟,服务态度极其恶劣……” 这封来自普通市民的声音很快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迅速给出了处理意见:由市级机关派出人员进驻宾馆,帮助整顿服务质量,提高接待能力;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尽快投入运营。
就这样,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锦华宾馆”终于开始“柳暗花明又一村”——
首先是服务态度有了极大的改观,据说一些职工甚至当众向游客道歉;
接着是价格从100多元降至60元/间,并推出限时消费活动,住宿一晚赠送一早;
最后,还聘请了专门的营销公司来协助推广和销售。 一切都在向好发展…… 直到三十年后,我们依然能在成都市区看到这座极具代表性的“烂尾楼”,只是它的名字已经改为“锦泰宾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