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什么大路?

赵彩霞赵彩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成都的街道,没有“大”路(广义的),只有“正名”和“别名”。 先说说那些有名的“正名”吧! 成都最著名的地名,自然是“宽窄巷”、“锦里”,还有“武侯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指代建筑群或街区的名称。在历史上,这些地区原本都有完整的称呼。比如“武侯祠”,全称为“汉昭烈庙”,原址在今成都市武侯区,而“锦里”则是“锦官城”之内的街道。至于“宽窄”嘛……这个比较复杂了。

先说“宽”:汉代的“宽窄”,指代的是成都城内东南角的“龙尾道”,也就是今天人民南路一带;唐代的“宽窄”指的是城北“北栅口”外的两条街;后来的“宽窄”则专指现在青羊宫到百花潭公园附近区域。

再说“窄”:它本是指成都城区内一条小街,在今八宝街一带。不过,后来的“窄”就扩大了很多,包括现在的走马街、韩家院、北校场等在内的许多街道都被列入了“窄”的范围。至于原因嘛……据说是因为清末民初这里住的多是穷人,而穷人自然居住条件差,所以街道就很窄。

最后说说“巷”的问题! 严格说来,“巷”应该算是“窄”的一个分支。因为“巷”通常指横向的一条条小道。但是,古代成都市区的“巷”却有个专门称谓——“曲巷”。为什么呢?据说是由于成都地形狭窄,道路往往“折曲”而行,所以叫作“曲巷”。当然,到了后来,“曲巷”也指代普通的巷子。

除了以上所说的那些有“正名”的地名之外,还有些街区的名字很特别,属于“别名”一类。它们的得名有些来源于周围环境,也有些是由于历史原因,或者只是因为古人一个偶然的行为……于是,就成了今天的地名。 我能想起来的具有特色的“别名”有: 由外往内数的第三段第四桥,叫作“万福桥”:因桥上有万福塔而得名。 双林寺前一条街,称作“双林庵街”。 大慈寺的前身,叫做“圣寿寺”,因为规模较小,又叫作“小慈寺”。 顺城街以北,有“北打金街”和“南打金街”。 因为这两条街位于成都北部,所以当地人有“上打金街,下打金街”的说法。 提督街与东御街之间有一条横街,原名“丁伯伦胡同”,取义“敬德不用”,后简称“丁墙子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