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怎么样?

马婷婷马婷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渝北区位于重庆主城腹心区,境内空港、水港、铁路港“三港合一”,是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中国最具潜力商务会奖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和谐城区等。全国唯一“中国大闸蟹之乡”在渝北;中国第一大古城——钓鱼城和重庆第一大城——白公城发源于渝北;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的摩天大厦——两江国际商务中心在渝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航空港和未来内河最高水平的最大“江海直达”码头——寸滩两港合一;中国第一个大都市中的大农业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花卉苗木、水果、蔬菜、畜禽产业四大示范区)在渝北。

全区幅员面积1452平方公里,辖10个镇、14个街道,2012年常住人口148万人,户籍人口103万人,流动人口24万人,其中居住6个月以上的18万人。渝北区位条件独特。城市化率为63%,城镇化率为74.7%。近年来,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区、长江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中国大闸蟹之乡、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四届二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及其国际化“五化同步”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建设,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5亿元,同比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232.61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工业增加值213.23亿元,同比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208.65亿元,同比增长15.5%。按常住人口测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5万元。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第二产业占49.6%,第三产业占44.5%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98.55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3.7%,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6.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251.63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5.3%,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56.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