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北有火车站吗?
沈阳北站是京哈线上一座特等站,也曾经是中国铁路网络中的九大客运中心之一。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客运站,中国第十九大客运站。
它位于沈阳市北部,坐落在沈城的母亲河——浑河的北岸。1901年沙皇俄国修建中东铁路时,这里还是一片高低不平的河滩地,铁路建成后仅有一个小站,仅办理货运业务,其站名就叫北站。因沈城以南也有一个货运站叫南站,此南彼北,遂得其名。那时的北站仅是一堆货场和几条线路,既无站房更无站台,货主或收货人来办理发、到货物时,就是从附近的铁路上下来、上去而已。
1912年日本侵占了中东铁路后,将部分线路、设施南挪,修筑了柳条湖车站(即日本关东州南满线上的车场),仍称北站。后又加修三座站台,才有了铁路车站的初始面貌。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他们把掠夺来的粮食、煤炭、原材料等通过此站运走。把日本移民和军队运进沈阳,日本关东军的兵营也安置在车站南边。使北站变成了日本侵略军进行罪恶活动的场所。
1945年末,光复后的关东州南满线归还了当时的交通部,改为铁路总公司北满分局管理。1947年北站才正式办理客运业务。当时在北站至大东边门之间的站台上,用木板棚车代替候车室,并且只有一个很短的站台。1948年2月,解放军包围沈阳后,新组建的东北铁路总局曾由长春迁至北站,同时把总局机关和北站的业务办公用房结合在一起。车站管理机构、客运、货运和派出所都在一个房间里办公,这里就成了北站的“指挥中心”。
沈阳解放后,1948年11月,北站正式定名为沈阳北站。1949年新中国诞生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北站从路基到站场都有较大的改善和改造,新修了多条线路和平交道口,站台也由三个增加到九个。建成了两座3200平方米的旅店式新型候车室,还增设了130个房间的休息候车部分、问事处、广播室、办公室、男女厕所等。1987年全路旅客列车大调整之后,经过北站的直通列车由原来的10对增至13对,沈阳至朝阳区间旅客列车达15对,并且实现了每小时开行一趟旅客列车。候车座位有3494个,日均发送旅客由9000人增加到14000人,年旅客发送量由214万人上升到240万人,成为东北地区仅次于长春、哈尔滨的第三大客运站。
沈阳北站的“三字代号”是“SHP”,在沈阳铁道地图上,沈阳北站是“⊥”形铁道干线的十字枢纽,京哈铁路、沈海铁路、沈山铁路、沈大铁路在这里呈放射状向外延伸,把我们东北地区的各个主要城市和首都北京以及关内各省、市、自治区连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