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栈桥是什么景点?
青岛,因地处渤海湾的最深处,所以海潮涌动时浪涛轰鸣、惊声骇浪的场面在别处很难见到; 青岛,也是由于海潮汹涌而得名的。 “沧”,是“青”的意思,因此青岛这个地名也就有了沧海之意了。 而“州”在古代与现在一样,是行政单位中最低一级的单位名称。 所以,青岛市即“沧海中的州城”。 从《齐乘》所载,我们不难看出当年青岛的名字就包含着“海的壮观景象”的意味在内—— “青岛者,山东半岛之尽端也……山之阳,宋建康军,后为镇,元置总管府云……”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青岛(地),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陆地部分上……山的南面,宋(代)设建康军营,后来改为镇,元代在此设置了总管府……”
至于所谓的“山”,其实指的是小青岛和太平山的合称罢了。 在古代,人们以山来作为地理标志的方法,在中国许多地方都可见到。 以崂山人来说,崂山的北九水被喻之为“天下第九泉”,其中的第三水潭更是被称为“悬流”;第四水的两个大潭则被称作“神井”和“圣水泉”——这“第二水”和“第一水”的两个潭分别有石栏围拦,而且都有碑记刻于其上。这种把一潭之水分成数段的景观命名方法并非始于今日,而是从古代就开始沿用了下来。 据考证,早在汉代就有人对这种景观命名方法进行过论述——“‘凡观水法,视其所止为财居之所’,也就是看水流到哪里才能找到财富聚集的地方。古人说得很明白:凡是看到水流停下来的地方便是有财气的住所所在之处。”
由此可知,古代的崂山人在给那些有形的水景起名字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它们的象征意义及其所具有的吉祥寓意了。 其实不光是在海边这样,就是在内陆地区,人们也都习惯用“有水则灵”的理念来看待一切事物。 只不过因为沿海地区的地貌特点易于形成流水景观的缘故吧!所以才使得人们在选择地标建筑物和确定地名的时候多以水域命名而成为风俗。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青岛这个名字的由来就会发现:青岛之所以叫做这个名,是因为它位于胶州湾内的一个“岛”的尽头;而之所以又称之为“沧”“州”,完全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们已经认识到波涛翻滚的海水那撼天动地的气势以及奔腾咆哮时的那种排山倒海的力量乃是“财源滚滚”的象征之意。 这跟今天的人们将一些有水流景观的城市称之为“XX市”的做法不谋而合呢!所以说中国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它的传承性啊!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谓“青岛”就是青岛本港(即胶州湾内那个叫青岛港的港湾)。而今天所说的“青岛市”的范围,除了包括该港湾所在的整个胶州湾外,还包括了胶莱河以南、胶州湾以北、浮山以东的大片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