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的几个景点?
来,让我看看有多少人跟学姐一样,对它的第一印象是,那个啥,不是个岛嘛为啥叫“鼓浪”? 没错,这是个有故事的海岛(手动微笑)。且听学姐慢慢道来~ (网图侵删) 先来看这名字的由来——《福建通志》里记载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湾设府治所时,因台南地区古地名“蒲甘路”有“路”字,妨碍了当地姓氏的命名,故改名为“诸罗县”。而当时的厦门地方文书错把“罗”字写成了“浪”字,一错就是几百年。
再来看这座小岛的大名——鼓浪屿。 这个名字的来由可就多了去了。 有人说是因为岛上以前曾建有洪钟大吕祠和万灵观,所以得名鼓浪屿; 也有人说因为岛屿如波浪汹涌,故名鼓浪屿; 还有的人说是因为岛上建有一座炮台,以炮声如鼓,而得名…… 这么多说法,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呢~~ 经过千辛万苦的调查,学姐终于弄明白,原来这些名字的来源都有一个共性——“噪音”。
首先来说鼓浪屿这个名字。 据明代《福州府志》载,当时有人看见过这样一幕:“风涛汹涌,海水如暴,隐隐有石峰数座,耸峙水中。”(是不是觉得很眼熟?就像看见自己家刚出生的小宝宝一样熟悉~) 这景象确实是“波涛汹涌”,且“水”与“涌”间似乎还存在着某种联系。 所以,“水”的可能性比较大。那“涌”又作何解呢?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地理学家杨升庵在《全闽志》中提及: “海之洋,水之所蒸郁也。水之气上升,其声隆隆然,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 而另一位清代学者郝懿行也在其所著的《海运新征》中指出: “潮汐往来,其声震震然。日出而涨,日光烛照,其声隐隐然。日入潮落,其声嗷嗷然。此三声之不同者,随日月之盈亏而有差焉。” 所以啊,“潮汐往来”时的“声音震震”确实符合“波浪”的形象,因而船板被海浪拍打的声音就叫做“鼓浪”啦~ 至于第二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是“浪”不是“水”或者“潮”呢?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刚好昨天学习了《论语·子罕》篇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中的“寒”指的是天气冷到了极点。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寒”而不是其他气温来形容呢? 因为只有“寒”才符合“冬青树”的生长特点呀!如果气温过高,比如夏天,那么即使树在冬天不会枯死,但它也会停止生长,枝叶茂盛,这样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最耐寒的植物之一呢~ 所以呀,“浪”这个名字也是恰如其分,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该处海水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