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穿去上海?
作为一个在上海生活了7年的北方人,虽然没到爱之深恨之切的程度,但的确有“如何穿去上海”的困扰——因为上海实在是太包容、太多元了,穿什么似乎都没问题。但也正是因为这看似什么都行的自由,会让外地人产生“到底该怎么穿上才更合适”的纠结。 其实,要想搞清楚究竟该如何穿去上海,就首先要弄清楚三个问题:
一、何为得体? 二、何谓风格? 三、谁来定义? 首先,得体的含义往往容易被混淆。比如,在冬季你穿着单薄的吊带裙站在冰天雪地的北京街头,一定会被指责为不得体;但如果你身着如此单薄地在气温接近0℃的广州街头行走,十有八九会被人称赞为得体。判断是否得体与否的关键不在于时间、地点,而在于别人。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对于衣着打扮,别人的关注越多、评价越广泛,则说明其得体与否的价值越高。反之,如果没人关注你的着装,则说明其得体与否的价值很低甚至完全没有价值(毕竟没有人关注,那就意味着没有人因此受到任何不便或痛苦)。由此可以看出,要想让自己看起来更得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别人关注我们、评价我们。 而最极端的“获得关注”的方式就是成为话题女王/王炸——无论好坏,至少能保证足够“引人注目”。所以要是问怎样穿才能去上海,我的答案一定是:穿得像个话题人物一样。
那么接下来就要说说什么是风格了。我所说的风格不是指时装周上的模特秀,也不是指时尚杂志上明星大咖们的街拍。在我看来,所谓的风格其实就是“重复做正确的事以形成习惯”——只要不断重复正确的动作,哪怕是很普通的动作,也能让你逐渐拥有自己的风格。举个例子,假定你想要拥有自己独特穿衣风格的目标是“每年买10件以上的新衣服”,那第一步就是要做到每个月都买一件新衣服,然后连续坚持3个月就能看到效果。
当然,这个“目标-行动”的顺序可以反过来,先确定每个月要穿什么样的新衣服,然后再努力执行三个月。无论怎样,只要你能保持“每月一换”的节奏,一年后就能达到“每季度一换”的效果。当“一年十换”变成了“每季三换”的习惯后,你的风格自然就会出现并变得越来越稳固了。而当你拥有了稳定的穿衣风格之后,你就能够轻松地驾驭各种场合并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最后我要说的谁定义的问题其实是由前面两个问题决定的,即只有当他人有意无意地给予了你足够的关注和评论时,他们才会对你“做出评判”。换句话说,只有你自己主动让他人注意到你(穿搭)的时候,别人才会有“定义”你的机会——如果你根本不给他们注意你的机会,他们又怎么能对你是褒还是贬呢?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要想办法让人注意到你的穿搭。而在上海这种大都市里,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尽量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让你的穿搭看上去更像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是刻意“博眼球”的做法。所以,如何才能穿得适宜且得体,答案就是——随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