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铁桥在哪里?
老上海有个称呼叫“北苏州路”,今天苏州河沿岸的北苏州路在民国时可不是苏州河的北岸,而是指光复后由租界工部局自主管理的“北区”(即今静安区北部及静安寺街道)。 当时苏州河上的桥梁众多,有13座之多,但是最有名的就是三座桥——外白渡桥、光复路桥和北苏州路大桥(今北京西路桥);其中北苏州路大桥也是最早建成的三座桥之一。
旧上海租界区面积很小,人口却很密集,东西向的主要通道只有三条:南京西路、铜仁路和石门一路。这三条路的十字路口恰好连接了光复路桥与北苏州路大桥这两座最重要的城市交通节点,因此这里就成了老上海最繁华的地段,被称为“上只角”(类似现在的市中心)。 而位于北苏州路的大虹桥地区则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河道纵横,水闸众多,是苏州河支流密布的地区,号称“小巴黎”。20世纪初,北苏州路还是一片荒僻之地,但自从修筑沪杭铁路(上海南站点)后,这一带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京汉、粤汉铁路的贯通和中国航空事业的起步,以北苏州路为起点,修建起了许多军事工程,这里成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在北苏州路与光复北路交叉口西南侧,曾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天主教堂,这里还一度成为外国侨民的聚居地。
上海铁桥一般指杨浦大桥。杨浦大桥,位于上海市区北部,横跨黄浦江,连接浦西杨浦区和浦东新区。大桥为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索塔采用173.45米高的H型桥塔,长1172米。杨浦大桥建成时为世界第三大斜拉桥,于1993年5月1日建成通车。
主桥为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主塔采用格型H梁式门型塔。南北两塔高低相异,南塔高195.5米,北塔高173.45米。
两塔间距602米,塔高与桥跨之比约为1∶3,高塔的主跨为390米,塔跨比为1∶1.48。全桥共有44对88根斜拉索,呈三角直棂形布置。斜拉索锚固于钢纵肋的连接箱上。
主梁采用先简支后连续叠合结构,钢-砼叠合梁。混凝土桥面板、桥面铺装与钢梁通过剪力钉和钢板叠合连接。钢纵梁采用22根焊接工字形梁,每两根工字梁间设一道腹板,与连接钢板及箱型联结器组成整体钢框架。钢梁宽30.35米,高2.5米。叠合梁全宽39.14米。钢梁在工厂分四段制作后,运至工地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再在钢梁上铺设30厘米厚的混凝土桥面。
引桥分南、北两引桥,为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结构。南引桥长514.5米,北引桥由高架引桥和地面引桥组成,高架南引桥248.5米,北引桥814米。地面南引长249.5米,北引桥445.5米。全桥总长达长8460米,总面积为25.32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