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建筑有哪些?
上海是一座非常有意思的城市,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而这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也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些有意思的事儿——
1.外滩原址并不是外滩 现在的外滩,可以说是上海的门面担当了——黄浦江畔,高楼林立,夜晚灯光璀璨。然而你或许不知道,这里的“原貌”其实是一片荒滩。
在清朝末年,这里确实是长江入海口冲积而成的一块荒地。直到上世纪,这里才开始陆续建起大楼。所以,现在的外滩其实是近代建设的产物。
2.大上海计划 说到外滩就不得不提到当时在上海颇有名的“大上海计划”——这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了收复民心所制定的一个经济发展规划。
这个“计划”里提到了要对苏州河进行整治和拓宽,还要在外白渡桥附近建立新的桥梁来缓解交通。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新建的高层住宅区——“花园住宅”。通过建造一批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住宅来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这一想法倒是挺符合现在的人居理念呢!
3.“洋房”不是洋人的房子 “洋房”这个名称好像洋味儿十足,但其实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建筑。
从明代的竹枝词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关于“洋房”的描述:“小洋楼儿高又高,楼上住着外国佬。”可见,这种形式新颖的建筑最初是外国人居住的。不过,随着上海城市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洋房逐渐被现代化的写字楼、商场等建筑覆盖,消失在了城市之中。
4.新天地里的旧石库门里弄 新天地如今是一派摩登潮流的地标性建筑和繁华时尚场所。但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建筑——旧石库门里弄。
石库门本是上海传统民居,在新天地的规划中,却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复合功能街区。于是我们就能看到,这样一座座造型朴实、立面方正的石砌楼房里,隐藏着时尚品牌店、咖啡馆…… 这样的新老建筑并置,可以说是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文化气息,也迎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
5.邬达克,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建筑大师 说起新天地的石库门,就不得不提一位建筑师——邬达克。他是上海解放前建筑设计行业第三位著名建筑师,也是现代主义建筑在上海的开山鼻祖。他设计的新式里弄住宅、公寓、公共建筑和建筑群,在今天看来依旧韵味十足且极具现代化。
除了新天地的石库门里弄,和平饭店、同济大学校本部、华山路西区男青年会、兴国路怡和公寓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只可惜现在能见到他的作品已不多,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苏州河畔还能找到他所设计的沙逊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