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桥在哪里?
上海西桥应该就是指的位于苏州河(又称“外白渡桥”)以西的那座桥吧,因为上海古代的地名通常是以里为单位的,比如“肇方里”、“孔家弄”等等,而这个“桥”字则往往是单指一座桥而已——当然,现在的一些老街的名称也保留了这个特点,如“乔家路”等;而现代地名往往以路段来命名的,如“中山北路”什么的。所以“西桥”很有可能就是“外白渡桥”的别称了。
关于这座桥的变迁有很多记载,但大致的过程是这样的: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苏州河北岸筑春申浦堤(即在如今光复路附近),并建一桥名为“春申浦桥”。 宋宣和年间(公元1123-1125年)重建,更名“通津桥”。此时桥位在今北苏州路一带。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移建于今日的位置。
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修葺,后毁于洪水。 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重建。 现在看到的这座钢架拱形的桥是1906年建成的,原名“怡和大桥”,因当时上海滩英商怡和洋行有钱赚而且建设速度相当快,所以被市民称为“怡和大桥”或“洋泾浜大桥”(注:上海的“浜”字一般读作bing,第四声)。
到了1921年,苏俄政府为了支援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共产国际汇款给孙中山,让他组建革命政府,孙便派廖仲恺赴苏俄商谈,苏俄要求给桥重新命名以表示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于是中国方面将这座桥命名为“洛索夫斯基桥”以纪念列宁同志的朋友——洛索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