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分流原理?
首先,地铁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了客流,并以此设计了最大客流容量和车站尺寸等。但地铁站的设计并非仅仅取决于当前客流,还受到资金、建设条件(包括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的影响。并不是每一个站都考虑到未来客流会增加到饱和状态。 不过一旦超过某个临界值,地铁就会面临大客流的考验。此时就需要通过增加列车开行方式或者加开备用列车等方式来应对客流增大需求。
其次,大多数地铁采用交叉换乘的方式,这意味着当一号线客流过大时,可以通过换乘二号线的方式来释放客流,从而避免在地下出现堆积的情况。 而一些新建的地铁线路由于考虑到对既有线路的分流作用,会设置多条地铁线路平行布置,以便于分流不同方向来的客流;
地铁分流主要指道路交通的分流,其建设可大量吸引长距离出行的交通客流,对中短距离出行的吸引力也很显著,使得在高峰时间内大量的客流转由地铁来承担。地铁对同方向地面交通的分流可以达到30%-50%的分流效果。
地铁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具有运能大、速度快、耗能少、污染小、舒适安全、准时价廉等优势。地铁线路长、站多、客流量大,一般与地面交通干道平行,沿客流集中点布设,地铁线路每公里可吸引地面交通客运量2-5万人·公里,分流地面交通客运量约50%;最高可分流80%的地面客运交通,并且与一般公交相比,地铁的输送能力是公共汽车的5-10倍。
因此,地铁的建设与推广,在国内外大都市已被证实为是解决城市交通、环境与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为代表的世界各国和城市都把地铁建设与发展作为城市交通与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