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后天什么天气?
从2016年到2017年,我看了将近一年的《天气预报》节目,节目里有这么一句台词,“今天你想不想知道十年后或者明天的天气”,然后,一个戴着墨镜的主持人就说“我想”,当时,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就记录下来了,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想说的是,现在天气预报能预测的时间跨度越来越大了!以前只能预告明天或者最近几天的天气,但是现在可以预测一个月甚至更久的天气情况了!
举个例子,我在北京时经常看河北卫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其中就有关于京津冀地区的预报,最开始我看到这个栏目时,只看到一周以内的天气状况,但是过了没多久,我就发现能看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天气预报了(见图1)。 图1:2018年4月12日的《天气预报》节目截图 后来我又来到杭州,依然在看《天气预》,此时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同样显示未来气温变化(见图2)的情况下,有些手机屏幕会跳出“定制我的城市天气”字样,而有些手机却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我问了问朋友,她也有关注《气象预》,但是却看不到那个“定制我的城市天气”的文字,于是我知道了,这是根据用户所在地发送的个性化天气信息,可能因为我是北方人,到了南方之后才开始看这个节目,所以系统认为我是个北方用户,就给我发北方的天气情况,如果是我朋友,因为是南方用户,就会收到南方的天气信息。
图2:2019年3月15日的《天气预报》节目截图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网友说了,你这不是废话吗,自然规律嘛,哪里会有什么神秘力量控制天气。我说,您先别急着下结论,我再往下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有可能利用量子力学、引力等理论来预测天气变化。
比如,2017年时,就有科学家提出了基于量子物理的天气预报方法。在这个方法中,需要收集大量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时段信息,再通过计算机模型进行预测,最终实现每天一次或更早的预报。当然,这个方法目前还未完全实现。
还有科研人员利用天文数据来预测气压,进而得到降水概率,最后得出降水量。 还有研究人员试图建立人工智能模型,用来提前8天预测台风强度和风暴路径。 总之,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提早预知天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