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什么部门?
目前,我国有5196个气象观测站(包括4000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和1200多个农业气象站),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辽阔土地上,几乎每天24小时不停地收集着气候和环境的数据资料。 这些数据要从成千上万次监测中整理得出。比如一个基本站的自动气象观测设备每10分钟产生一次数据,一天就是288次;加上人工观测的数据和其他补充观测数据,一天就需要采集大约500组数据。而一个基本站的观测资料要用于当地、区域及全球的各种应用,需要经过加工处理才能使用。 这些数据要经过汇总、计算、分析,然后由计算机输出,形成文字和图片信息,通过电视、网络和短信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发布。
为了向公众提供及时、全面的气象信息,我国先后建立了中央、省、市、县四级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气象信息传输网。这一传输网的通信带宽达到2.5GBps以上,无论天气如何变化,都保证将准确的气象信息及时传递给用户。 在网络上查到的天气信息只是“冰山一角”。气象部门在制定决策服务、重大灾害预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举例来说: 2017年6月22日下午,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乌林风景区突然降雨,局地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气象部门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冰雹橙色预警,提醒附近地区做好防范准备。
第二天,当地居民在新闻中看到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出现了罕见的冰雹天气。 “幸好预警发得早,要不然损失就大了!”在当地一家企业负责人的手机上,至今还保存着当天气象工作人员的短信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