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锦华路在哪里?
锦华路是成都市区的一条道路,北起三环路,南至天府广场,中连人民公园、四川大学等著名景点和学校。 这是一条“有故事”的路——它见证了成都城市建设的发展,留下了李冰造堰、刘备筑城的传说;它是成都历史上最早的街道之一,唐朝时就已经存在了;宋代时,它被称为“锦江”(成都的别称之一)或“锦绣川”;元代改为“锦江南路”;明代改成“锦华路”至今;而在清代时又被称作“打金街”,这是因为这里曾是“四川汉军旗”和“四川满州八旗”的驻地,清兵入关后,将大批战俘和奴仆发往四川垦种荒地,并授予旗籍,编入八旗,属下分设20佐领进行管理,这些被分配至四川的旗人成为了后来“打金街”的居民。 “打金街”这个名字一直用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现在,它又恢复了“锦华路”的称谓。
这是一条充满“人文情怀”的路——它连接着“文化天府”。在这条路上,东有一片规模颇大的明代建筑群——文庙街(现更名为圣灯南路)。文庙街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原址位于今青羊宫附近,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迁于现址。据《成都市志》记载,这座文庙曾被毁于战火,后又多次重修。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成殿为1936年重建,而大殿两侧的古树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在文庙街上,有一条小胡同叫做“进士第”。据说这条胡同里曾经住着一位叫施钦斯的外国友人,他是一位英国人,同时也是一位基督教传教士。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施钦斯来到成都,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他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汉语,还被举荐为四川省教会学校总理,负责指导全省的教会学校工作。他在任上十分得民,还因治绩优良而被赏戴花翎。 施钦斯死后葬在成都西郊的苏坡乡,当地村民还在其坟前立了一块石碑以纪念这位洋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