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属于哪里的?
“东南形胜,钱塘自古繁华”。杭州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东经120°19';北纬30°16'。南与绍兴接壤,西与衢州毗邻,北与湖州交界,东与海宁、桐乡相连。全境东西宽约150公里,南北长约140公里,面积1.68万平方公里。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市辖6个区(上城、下城、西湖、拱墅、江干、余杭)、5个县(萧山、富阳、临安、桐庐、淳安)和1个县级市(建德)。常住人口为980.7万人,户籍人口为950.6万人。有汉、蒙、回、苗等36个少数民族,共40多万人。 杭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水之后,建立夏朝,杭州属禹贡九州中的徐州;战国时期的楚灭越后,置钱唐县,属吴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置杭州,自此,杭州简称杭或州。
南宋时,杭州为临安府治所,是中国南宋王朝的首都,开始成为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元朝设杭州路总管府。明朝设浙江布政使司,清设江南省,杭州均为省会。近代以后,杭州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商业集镇。新中国成立初期,杭州属于绍兴专区管辖。1958年后,实行市带县的体制,属绍兴市。1985年,撤销绍兴地区,所属各县分别划归杭州市及湖州市。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杭州处于浙北平原西部,天目山山脉于浙北平原交接处。地形大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2/3左右。地势最高点为千岛湖边的海拨1098米的庙子尖,最低点滨江区宁围镇的小软毛墩,海拔仅3.6米。市区中心的武林广场海拔仅29.7米,为国内各城市市中心“海拔”之冠。
杭州境内河流分属三大水系:钱塘江及其支流富春江、新安江为主要水源,属钱塘江水系;长江三角洲的运河以及苕溪、杭甬运河、京杭运河等主要河道,属太湖流域;仙霞岭诸山脉间的溪流,大多注入金华江,属瓯江流域。
西湖为杭州市区最大的湖泊,全市现有大小水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其中湖泊(包括池塘)约有70余个,水域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就有32个,2至5平方公里的则有12个。这些大大小小的湖泊犹如一串璀璨的明珠,点缀在杭城的青山绿水之中。 杭州附近的地貌被称为“钱塘江冲积扇”。这个冲积扇西起临安市的玲珑镇,向东延伸至杭州城区、萧山区北部一带。扇中沉积着厚度近千米的新石器时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层,孕育了著名的良渚文化。
气候
杭州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季温度回升快且变化大,春雨连绵;夏季气温高而潮湿,常有台风来袭;秋季天气渐凉,雨日减少,空气干燥;冬季阴冷,偶有晴天。全年平均气温17℃。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4.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是1月和2月,最热的月份是7月和8月。
每年春分过后,人们会看见太阳直射点开始从赤道向北移动,直至夏至,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这一天也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并渐渐达到最南位置——冬至。过了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以北移,直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南向北移动,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
每年的降雨量都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比较稳定。杭州地区的降雨主要来源于台风雨、锋面雨和对流雨三种形式,其中又以台风雨的影响最大。
杭州地处东南沿海,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明显。每年三四月间,南方地区常有多个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阴雨绵绵的气候特征。
杭州每年六七月间常受台风侵袭,台风带来的强降水是造成杭州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杭州每逢清明时节也会出现连续的大到暴雨天气,易引发内涝和山洪地质灾害。
土壤
杭州的土壤类型自北向南依次为:黄土状泥土--潮泥土--潮砂泥土--水稻土。其中,潮泥土地层在市区较为常见,其特点是含水率高、有机质丰富、透气性差。
植被
杭州的自然植被原来以丘陵山区的天然次生林和水网地区的水草为主,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发展,已逐渐被人工栽培的植物所代替。但在杭州周边山区仍有完整的天然森林植被保存。
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有西湖、西溪湿地和富春江一江两湖(钱塘江、千岛湖、南湖、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