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离西安有多远?
开车从呼和浩特到西安的距离大约有641千米,行驶的大概需要用时5小时,当然这是在路况非常良好的情况。
在古代从西安到呼和浩特,那是非常的遥远,耗时非常的长,而且路途之上也是困难重重,在古代行走在丝绸之上的人,大都是非常的佩服他们的勇气。
但是在唐代就有了一种说法,“太原(今呼和浩特)是长安(今西安)的北门”,甚至还有人认为,“太原是长安的锁钥之邦”,这两种说法其实是差不多的,那么这种说法合理吗?
唐朝的时候把现在的内蒙古中南部,和山西北部,一共叫做太原道,现在的呼和浩特地区,在唐朝的行政区划上,属于静边军。
如果说当时呼和浩特是西安的重要城门,那么静边军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为了能确保长安的防务安全,唐政府在这里驻扎着重兵,当时静边军的驻军,一度有三四万人之多。
而且这里属于一个军事要地,它紧靠黄河,北邻阴山,是河套平原的中心地带。在河套平原,有很多的肥沃土地可以耕作,因此当时这里也是唐朝政府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唐朝北部地区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
当时,吐蕃在青藏高原上发展壮大之后,时常南下骚扰大唐西部地区,而当时大唐和吐蕃正在青海地区进行拉锯战,因为这里不仅有着辽阔的水草地,而且是进军西域的必经之路。
吐蕃为了能将唐朝拖入战争的泥潭之中,便多次攻击太原道,但是由于太原道的兵强马壮,吐蕃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吐蕃军队在打了多次败仗之后,意识到攻击太原道是很难成功的,于是开始实施“曲线救国”,选择从太原道的侧后方进攻,为此他们选择攻击凉州地区,但是这次凉州地区防御也非常的牢固,还是被大唐击退。
公元765年,唐朝和吐蕃再次在青海地区大战,而吐蕃再次战败。这为以后唐朝与吐蕃关系的缓和奠定了基础,公元777年,吐蕃派出了特使前往长安进行和谈,到了公元783年的时候,双方基本达成和解。
此后双方的战事少了,和贸易往来开始多了,唐朝的丝绸、茶叶、各种手工艺品、技术等,由茶马古道、唐蕃古道源源不断运往吐蕃,而吐蕃的马匹、羊毛、皮毛、药材等,也通过这些道路运往长安,为长安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双方和解之后,静边军的驻军开始不断的减少,唐朝逐渐失去了战略地位,军事重镇的作用也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