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人少的原因?
我来说一个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其实很多著名的景点,它的游客量其实是很少的——跟网上搜索到的数据简直相差无几。 比如很多人应该知道珠峰大本营的海拔是5200米,但是很少人知道它的高寒气候和艰苦条件把大部分的人类都挡在了门外。除了少数几个登山队之外,普通人去珠峰大概要按下列步骤准备: 在海拔3600米的终点站坐大巴到海拔4900米的绒布寺(据说这里是观珠峰最佳的位置);
在绒布寺坐面包车到海拔5100米的检查站;
通过边防检查后,在冰川上走大约三十公里左右,到达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有供营帐用的电灯泡,住宿比绒布寺好不少)。 这一步就算完成了99%的准备工作,最后,你只需要克服最后的心理恐惧,就可以大胆地踏出最后的一步了!
至于最后一步嘛……你只能花200块人民币雇一名向导,他会在前边为你开路,帮你踩掉路上的冰棱子,在滑溜的冰雪上搀扶着你前进。 当然,你要是不怕死的话也可以不用向导直接爬。
反正我是没这个勇气。 最后说到旅行者最向往的旅行地——西藏。 其实比起西藏,我更推荐你去尼泊尔的蓝毗尼园(就是释迦摩尼得道的地方)或者印度的天竺佛国。因为那里相对而言中国人比较少,而且宗教气氛更加浓郁,可以让你更真切地体会到“西天净土”的感觉。 我就曾经幸运地遇到一位从浙江来的喇嘛,他跟我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寺庙里,住的都是假喇嘛,真的喇嘛都是云游四海,到处化缘的。
说到这里,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我的照片里不见这些场景呢? 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我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所以去到那些地方并没有产生身心的震撼。再加上我从小生活在江南,对于高原本身也不熟悉,所以在出发前我对那些地方的认识跟普通旅游者几乎一样: 珠峰峰顶终年覆着皑皑白雪,湛蓝色的天空中偶尔飘过几朵白云;而在山脚下的绒布寺,晴朗的天气下可以望见远处成排的经幡在风中摇曳,仿佛时间就此停滞,一切都被定格在这永恒的一刻。
可是当我真正走到那些地方之后,我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至少在珠峰的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我在2011年的寒假去过一次珠峰,在我登上大巴车的几个小时之前,我还在北京的地铁里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年轻的女孩儿在游览云南大理的时候,不慎坠亡。 看完这则新闻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忍不住想,如果这是我妹妹或是我姐姐,现在她会不会就躺在那冰冷的地上,任由行人从她身上踏过呢?
正是为了避免这样的事发生在我的身上,所以在那之后,我再也没时间去考虑其他的事情,我一心只想赶紧完成自己的旅行。就这样,我来到了珠峰脚下。 当我克服了内心的恐惧,终于走上那条结冰的路时,我忽然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因为我活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