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秋吃什么?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立 秋 三 候 一候凉风至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经不是热风而是秋风了。 到了第二候,早晚温差显著增大,清早起床或者夜间睡前,都可见露水凝结为霜。 第三候的寒蝉,并不是夏末秋初的知了,而是深秋的寒蝉,阴气盛,喜清凉,所以寒蝉鸣叫。
二 候 白 露 根据气候学标准,当五天的平均气温低于22℃时,才算进入秋季,而每年的立秋都是未入秋。因此就有了“立秋之日凉风至”的说法,也就是立秋节气期间,没有进入秋季,依然处于盛夏时段。但这个时候的昼夜温差已经开始拉大。 随着“处暑”节气临近,气温不会再次明显升高,昼夜温差逐渐拉大到10℃以上,在白露前后,早上醒来会有微微冷意。 三 侯 寒 蝉 鸣 寒露秋分时节,由于冷空气的活跃,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这时节的寒蝉,多因感知到环境温度的变化,发出的求生意志的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