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门在哪里?
以前,人们提到西门,一般指老西门(北京西路);现在,人们提到西门,多指黄浦西门(复兴西路)。这是因为,老西门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黄浦西门区域基本保持了原样,所以“旧西”和“新西”的名称一直流传了下来。 老西门因在古长安故址上,所以又叫作“长安西区”、“京西”或“大西”。在宋元时期,这里就有“西城”之称。南宋时,高宗赵构曾在这里建宫城,所以又称为“南内”。元朝末年,这里是上海县城的主要居民区之一。 到了明朝洪武年间,上海建城后,把城墙向东移了1500米,并在原城垣基础上筑墙围护,形成今天的古城风貌。由于原来的城墙位置已不再属于城区范围,所以,这里的居民点逐渐外迁,“旧西”由此得名。不过,旧西的范围要比现在的黄浦西部更大一些。
说到“中正”,就不得不提一提它的建造者——汪道涵先生。 1943年至1945年,汪道涵任松江专员兼保安司令,主持修建松江县政大楼时,将这座大楼命名为“中正楼”。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搬到大楼里办公,同时将其改名为“人民路220号”。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县府又迁至现址人民路756—760号。此时,这栋楼的名称仍然没有改变。“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楼被改为“向阳小学”,楼内所有与“蒋”“汪”有关的名称、物品都被清除。1983年,县政府从人民路756号迁入中山北路的中正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