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气雾霾吗?

晏莉莉晏莉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16年在北京林业大学念书,学校在北京西北部,离长安街还挺远的,不知道楼主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是想了解雾霾的情况还是想了解防雾霾的方法。 我念书那会,北京经常出大雾霾,最严重的一次整个北京都被笼罩在雾霾里,我记得那天早晨起来打开教室的窗,眼前一片灰蒙蒙的,跟电影中的末日画面一样。

后来,国家出了很多政策来治理雾霾,我印象中最明显的就是北京开始普及新能源的车,比如电动出租车和电动货车,还大力推行清洁能源,关停了很多污染重的企业。 但治标不治本,现在依然有大量关于雾霾的新闻出现,前段时间不是还有关于河北邯郸因为雾霾预警全蓝了吗(蓝色最轻的预警信号)。

说到防雾霾,我知道的大多数都是道听途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是每天尽量戴口罩,少开车多坐地铁,注意开窗通风(开窗不开门),家里买了一个空气净化机。 还有就是种植植物,我在我的教室里养了多少龟仙人和仙人球。。。(龟仙人是我自己乱取的名字,仙人球真的是叫做‘仙人球’。。。。。。)

最后说一下佩戴N95型口罩的问题,我看过央视的一个专题报道,具体地址不记得了,据说普通的医用口罩只能阻挡20%左右的颗粒物,而N95型的口罩能阻挡95%以上的颗粒物。

但问题是谁也不知道这些颗粒物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因此有人建议佩戴普通医用口罩就可以了,没必要花冤枉钱购买N95型口罩,你如果担心可以换用N95型口罩,不过平时也不要戴得太频繁,毕竟价钱比较贵。

希望对你有帮助~~~~~(可能有点乱,将就看吧~( ̄▽ ̄~)~ )

西芙梦西芙梦优质答主

北京一词最早出现在3000多年前周代的青铜器“克盉”铭文中,是“燕”的谐音,本意是北方飞向南方的大雁。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都城蓟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辽时,北京是陪都南京析津府城所在地,因当地多胡人和汉人混血后所生的胡儿,也称南京为“纳于”,即“胡儿”的谐音。金灭辽后,将都城由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县南)南迁至此,始称中都,定名为燕京,仍称南京析津府。蒙古灭金占领燕京后,改为元朝都城,称大都。明成祖朱棣灭了建文帝政权后,由南京迁都燕京,并改称北京,取“天子封土,分镇东北,去京千里,因曰北京”之意。清承明制,仍以北京为都城。民国初仍称北京,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北平的“平”实为“京”,意为北边的平顺之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定为首都。

北京市辖区辽阔,市内的地理景观差异很大。南面城区附近地势低平,建筑物密布,是全市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往北走地势逐渐变高,进入山峦重叠的军都山地。北京西部为西山和海淀的平原区。东面和东南部是通县和大兴的大片平原,地势更低,和南面平原连成一片。地表倾斜度很小,河流向西北缓缓汇流后,再掉头折向东南汇入海河。

北京地区大约出现在一两亿年前,那时这里是一片广阔的浅海。从此以后,地壳不断运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使北京地区的地面时沉时升,沉积了较厚的地层,后来又不断抬升高出海面,成为陆地。

从大约230万年前到1万年前,地球处于第四纪的冰川时期,北京地区随之出现了多次寒冷和炎热的交替,并且当寒冷期达到最盛时,北京曾为一片大草原,一些喜冷的动物可以在此生存繁衍。那时这里先后生活过的有剑齿虎、披毛犀、东北野牛、驯鹿等。到了1万多年以前,气候又变暖了,林木渐多,一些喜暖的动物,如斑鹿、水牛、竹鼠等也来到这里。北京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和繁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就生活在这期间,距今约有70万年。

以后的北京平原地区又多次遭受海侵和海退。到了距今约7000年的时候,海退到渤海湾一带,北京一带成为陆地。又经历代劳动人民的开发建设,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北京平原和丰富的地下矿藏。北京西部的西山和北部的军都山,都是由古老的太古代变质岩系构成的。早在距今2亿多年以前,这里就是高山,从那时起它们就不断经过风化侵蚀,高度逐渐下降。特别是1万年前的冰川时期,山顶被冰雪覆盖,山体受到更为剧烈的破坏。因此,在北京这些山上可以看到许多奇峰怪石,那是被风化侵蚀残留在山坡上的巨大石头,其中有不少富有自然情趣,被人们命名为“老君坐禅”、“佛头赏月”、“仙人指路”、“犀牛望月”、“金蟾含日”等。

位于北京城西南郊的云岗石窟和城区正北的卢沟桥,是两处举世闻名的古代艺术奇迹。云岗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公元386~533年),在一千多尊佛像中,有5个高达15米的石窟大像。这些雕像体态丰腴,神情逼真,衣着及配饰带有西亚风格,刀法古朴浑厚,是我国最大的中世纪石窟艺术宝库。卢沟桥建于1189~1192年间,全长263米,桥上雕有近500个形态各异的石狮,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对此曾做过详细描述。中国古语有“卢沟晓月”之称。

北京地区属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两季短,夏季长;降雨集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