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什么卫星?
风云系列卫星,由气象学家竺可桢于1969年提出设想,1970年初正式成立研究小组,并先后向中央报送了《关于研制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的初步方案》、《关于发展我国气象事业的战略设想》等报告。 1975年底,第一颗试验气象卫星“和风一号”发射失利。 1984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和风二号”气象卫星在太平洋中部地区成功发射,进入太阳同步轨道。这是中国掌握的世界上唯一的高空间谱分辨率大气探测技术。 2003年10月,中国第二颗“和风二号A”星升空。该卫星主要用于利用红外技术检测云和降水,是国际公认的技术路线最合理、科学性最强的大气探测卫星之一。
2016年07月05日12时06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星送入太空,进行热试车,为日后实现对轨提供保障。
“风云三号D星是一颗高精度、定量、对分布的极轨天气卫星,它接替工作了26年的风2号,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大气探测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摘自百度百科
气象卫星是专门观测大气,收集气象资料和传输气象数据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可以为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提供云层,陆地和海洋的温度、湿度、风力、台风及地表环境变化的实时信息,是全球气候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有了气象卫星,全球气象资料收集的时空密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使人们获取气象信息及监测天气状况的时效从几天提高到半小时,并能对灾害性天气和气候变化进行连续监测 。利用气象卫星,已经成功地确定了台风中心的位置并且可直接追踪台风的移径,对台风进行更为准确而及时的预测和预报。
气象卫星,分为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两大类。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运行在高度2800~14500公里的极轨道上,相对于太阳的运行轨道接近静止,卫星自东向西运动,运行周期在100~120分钟,每天两次飞经两极上空并且可对地球表面各处天天进行观测 。如风云一号02星、美国的泰罗斯N系列、NOAA系列,前苏联的流星N系列等。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运行在高度35790公里,赤道上空静止轨道上,始终位于地球赤道上空的某个地方,因此其观测区域保持在一个固定的区域。该类卫星观测面积大,能实时追踪气象系统的发生演变,如风云二号01星、美国的GMS系列,印度的INSAT系列气象卫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