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哪里有湖?

高蔡珊高蔡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我们的印象中,西安是一个历史的古都,而且历史非常的悠久。但是,我们好像对西安这个城市并不是非常的了解,这一次,就给大家介绍下西安的哪些地方有湖,供大家游玩。

1、潏河湖

潏河古称沣水,为关中四大名水之一(其余为渭河、泾河、北洛河),是西安和咸阳人民的母亲河,它的真实身份实应为“沣河”,因渭河叫渭水,洛河叫雒水,这条河位于秦都西,所以叫“沣”,寓丰收之意,而史书里将雒水误写为“洛”,久而久之就成了“洛”,后人习惯将沣河称为“潏河”。而此“潏”为水名,与长安县杜曲乡的“杜曲”一样,都是误读误写一词多义形成的。

以“潏”为水名,最早见于《诗·魏风·伐檀》:“河水涓涓,流入于河,蕴盈坻兮,浚疏洳兮。”以“渭”为水名,最早见于《诗·小雅·四月》:“遵彼渭岸,泉源紊紊。”此渭水即今咸阳市区的烟渠街。据《水经注》记载:“(潏)水西径少陵北,王勃所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指少陵北)是也。”唐代在此建有敬亭祠,明末清初,祠废,只有祠基尚存。

清道光《咸阳县志·沙水考》曰:“(潏)又西过韦曲北,有潏湖。《拾遗记》曰:‘(李)冰凿此湖,穿井取水,积以遗川,因名遣湖,亦名思川泽。’又西过杜曲北,有晋傅玄墓,石碑尚在,又称石笋湖,亦曰杜曲湖。《诗·邶风·简兮》‘云间简兮’,传:‘简兮,武师。’《墨子》曰:‘命曰处隐樊氏之北,石笋(峰)之南。’

今天的杜曲湖(又称潏河曲湖)原为天然形成的湖泊,为古代潏、沔两河中的一部分。湖泊形成于距今3.6亿年前的震旦纪,由于古喜马拉雅野的整体上升为陆,在西北部的沣水上游形成了大面积的沼泽。而杜曲周围的地壳再次下陷,形成了今天长15公里的杜曲湖。但到了明代,由于长安县知县蒋冕引潏水建坝,水道改从今南唐王村西流向西南方,经过五间堡、石砭村、胡家坪,过杜曲与东长安镇的交界后入灞水,破坏了杜曲湖的自然面貌。

现代杜曲湖已变为长15公里的人工水库,面积15.6平方公里,是陕西省最大的人工湖。沿岸的村庄和道路多围绕湖而建,景色优美,为长安县一大特色景观。

2、渼陂湖

渼陂湖,古名美陂,地处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中部,距西安30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园的周边重点区域,由郦道元《水经注》所载的甘露池、白鹿泉、核桃脊,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储光羲“赋诗其旁”的玉英泉、朱雀池、吴王池、李靖墓、郑国渠遗址等百余处人文景点构成,水域面积1.95平方公里,素有“关中水上公园”之称。

3、昆明湖

昆明湖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隶属杜陵国家旅游度假区内。水域面积约2150亩(含道路、桥梁、沙滩等),是北京颐和园中最大的湖泊。昆明湖因湖水清澈(过往船只需听哨音即可互相通达),水上荷花茂盛,湖畔青山绿树映衬,周围环境优雅、美丽,为人们休养、游玩之所。从唐以来,就是著名的游览区。

4、南池

南池,位于西安市东南35公里,沣河与斗门河之间的冲积平原上。南池为古代秦人开凿,汉代改名“杜洲”,唐时又名“少泽”,宋以后名“南池”。据《三辅黄图》载,“杜陵南有少陵之原,因名‘少陵陂’。高帝时为营作南京宫,取土于陂,因而浊而名‘浊池’。”因在杜陵南边,故名“南池”。《诗经·大雅·韩奕》有“陈池”,据考证,即南池。

南池为古代秦人的娱乐城。秦始皇建造娱乐城,在今西安市的东南20多公里处,又名“梦泽”。汉代改名“杜洲”,面积延伸较广。

5、渭河

渭河即泾水的下游。源出甘肃,流经陕西,至陕西华县东入陕西,经渭南至陕西、河南交界处注入黄河。源出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西北流入陇海西,从凤翔县入陕西,至渭阳县,分南北两源:南源为清水河即古营水道,北源为石川河即故梁水道。两源至麟游县合而为一,至扶风县,分南北二支流入渭南市,过阌乡北后又会合。至陕西、河南交界处移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34746平方公里。

秦、汉、隋、唐时,渭河都是通往关中的咽喉要道。唐代在渭河上建造驿桥,称迎春桥。宋代建桥于胡家堡村北,称广济桥。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建,称渭桥。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四桥于桥趾。

6、灞河

古名渚,清代改名灞河,为秦灞水的别称。因水流曲曲弯弯,又有支川之名—鹿苑渡,出自王褒《九怀·鸿荡》诗:“横驰骛之泱莽兮,览洲渚之陆离。”王褒为蜀地人,流寓楚地,好读书,善为文,后迁长安,以文称名于世。“鸿荡”即灞水。因《汉书·地理志》秦别郡有美陂、白鹿陂,故水得名。以景观赋形得名。亦名鹿苑水、灞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