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春节冷吗?
冬日的重庆,没有冰封千里皑皑白雪的北方,却也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但是,与寒冷并存的,却是这里一年四季不断的食物热气、人们内心的温度还有团聚时的暖意。
每年冬至过后,重庆人就开启了过年模式。老重庆人的日子是从冬日清晨的小面开始的,一碗微辣微麻鲜香酥脆的手工刀削小面,下肚后浑身冒汗,寒意全消。
重庆美食从来不只有火锅和串串,冬日里,一碗热气腾腾的酸辣粉,足以熨烫人心。软中带点韧劲的红薯粉,搭配酸菜、豌豆、辣椒、花椒等各种配菜和调料,浓郁的红油漂在上面。
一碗热辣的酸辣粉,就是冬日里最极致的享受。
当北方孩子还在吃玉米的时候,巴南人已经把“老玉米”煮的熟透了,然后用特制的工具把玉米粒刮下来加上熬好的汤料再舀到锅里煮。
煮好后,撒上一把盐,舀进大碗,再舀一勺老红糖,一碗热腾腾的“巴南凉粉”就诞生了。由于是冬天里一碗滚烫的粉,所以巴南本地人都戏称它为“烫凉粉”。
冬天的重庆,从街头到巷尾,从天到黑到深夜,在各个热闹的地方,总能听到高亢嘹亮且悠长的吆喝声:“炸酥醪糟——酒酿……”挑着担子的小贩们穿梭在大街小巷间叫卖着。
炸酥醪糟是老重庆独有的一味小吃,又叫“油茶”,是老重庆人冬日里温暖的记忆。红糖醪糟舀进煎热的锅里,再加入炒黄的糯米粉,“滋啦”一声,糯米粉全部散开。一整个煎的过程,锅里都在不断地冒着热气。
冬天是吃菌子的最佳时节,这个时候的鸡枞菌子嫩如鸡脯,味道鲜美异常。鸡枞菌洗净切片,鲜木耳也撕成丝放在一旁备用。油锅烧热倒入鸡枞菌快速翻炒,大火烹出鸡枞菌的鲜味。
“小锅米线”得名于其极小的铜锅,这是重庆忠县的风味小吃。米线用鸡汤煮熟,盛在小铜锅里之后,加入切成薄片的牛肉、鸭血、猪血、豌豆、香葱等配料,上面还要覆盖上一层黄豆大小的白豆腐圆子。
最后浇上熬制了2、3个钟头的牛肉高汤。“小锅米线”吃起来辣而不燥,鲜而不腻。喝一口牛肉高汤,顿时有一种驱走寒意的热汗从脸边冒出。
重庆人吃甜食,有独特的味觉密码,其中当属肥皂粑粑。肥皂粑粑是由糯米粉做成粑粑,里面加入肥皂的“灵魂馅儿”,红糖、炒制的花生碎儿、芝麻碎儿以及冬瓜糖等。
在小火上将肥皂粑粑煎至两面金黄,滋啦冒油,这时候用筷子使劲给粑粑捣鼓几下,把馅料捣烂,再翻过来反复几次,出锅之前再在锅里撒上一撮儿芝麻末儿提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