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安回民多?
西安回民主要是明代从现在宁夏和甘肃地区迁来的。当时明朝为了防止蒙古人南下,在陕西北部和山西北部以军屯和民屯的形式建立了一道长防线,称为九边,后来陕西南缘又建立了汉中承天府以为后方基地。
嘉靖年间陕西水患频仍,北边九边的回回人也迁移到陕南(比如汉中),以陕西水陆交通要地西安府为中心,加上后来甘肃的回回不断加入(因为甘肃人口少,明清时期常有人口溢出,比如到青海和陕甘晋等地当矿工),形成了今天西安的回回人规模。西安回回人,现在大都信伊斯兰教,明清时期以陕北回回为主的,以儒家“回回儒将”为主流,而来自甘肃和陕南的则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流,也有不少信“混回教”(伊斯兰教和儒家以及佛教混信,称为混民或混回)的。比如民国时期的著名伊斯兰学者刘智,著有《天方性理》、《天方典礼》、《天方至圣实录》、《天方外纪》和《新遗录》,合称“刘智五书”,是中国三大伊斯兰教派之一伊赫瓦尼教派的经典图书,其人就是陕西长安(今西安)人,“世业儒,又精道典,深究回回文字性理之学”。
到了明朝后期,关中饥荒迭起,陕西回回人,也分成三股外迁:一部分北迁到山西北边长城沿线,一部分南迁到湖北襄阳地区、四川和湘西北,还有一部分迁到青海,和原来从宁夏和甘肃迁去的混住在一起,加上青海土著是藏族,所以青海回回人藏化度相当高,和后来直接从甘肃迁移来的东关回回、南山回回和土乡回族区别很大。
西安回回人多,除了当地繁衍和不断从甘肃等外省回回来西安发展外,还有就是陕西其他地区的回回人,也向西安聚集,比如陕南和汉中地区。
陕北榆林回回,也属明代军屯和民屯移民,和西安回回差别不大。陕北其他地区回回人是陕西回回迁过去,或者蒙古和山西回回迁过去的,加上当地少数民族回回化,总人口不多,回回人也不多,属于分散居住,加上山西和蒙古等地回回也分布到晋陕豫蒙四省区交界处,属于“狭沟回”或者“黄河回”,加上陕西中北部干旱少雨气候和当地汉族没什么区别。
陕南因为人口受嘉靖年间的陕西水患影响,接纳了一部分“湖广填陕西”之外的“湖广填陕西南缘”和湖北人,也有不少回回移居于此。比如安康回回,就是明代从平凉和宁夏迁来,在汉中回回、湖北回回和当地群众融合形成的,和西安回回差别不大(因为源同祖),不过陕南特别是其南缘地区回回大都在清朝就改信了儒教,比如安康回回,现在也大都信儒教,只有个别还信伊斯兰教。汉中因为明代是北边九边的后方军需重地,陕西回回和甘肃回回也有一部分到汉中,其回回人数应该比陕南其他地区多一点。